健康養身★周邊血幹細胞 可治療血癌提升化療效果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以往治療血癌必須透過骨髓移植,在患者及捐贈者的脊髓插針,並進行全身性麻醉,採集骨髓時頗有感染風險;醫師表示,目前改從周邊血取得幹細胞,只需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將骨髓中的幹細胞驅動至血液中,再收集取得幹細胞,可用於治療各種血液性、免疫系統疾病,以及提升治療癌症的化療效果。

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曾成槐指出,台北榮總從民國84年開始,以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取代骨髓移植,不但降低疼痛感、安全性提高、感染率降低,且血小板功能恢復快,迄今成功挽救近800例。

曾成槐表示,目前周邊血幹細胞除了治療血癌外,也應用於輔助化療使用。一般癌症患者接受化療後,可能會破壞骨髓造血功能,導致造血功能受損,而影響治療效果,但若將周邊血幹細胞輸至患者體內,新的幹細胞會取代被化療所破壞的骨髓細胞,迅速恢復造血功能,因此可執行較高劑量的化療,相對能提升治療效果。

雖然周邊血幹細胞治療仍有許多部分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但曾成槐表示,醫學進步快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以往許多被認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都有機會利用自己預存的周邊血幹細胞治癒。

曾成槐強調,透過周邊血幹細胞儲存服務,能以備不時之需,且周邊血採集過程跟抽血的過程相同,不需要麻醉,只需進行4至6小時的採集過程,採集完成的幹細胞活性,並不會受到保存年限影響。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06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研究指出,資訊科技導入護理實務,不但可提升病人安全,還能改善護理人員繁重照護壓力,提升照護品質;有鑑於此,各大醫療院所無不投入護理e化措施,台北榮總護理部也導入條碼科技,並購置行動護理車與智慧型手機,建立以病人安全為首的全新護理作業模式,以達成病人辨識零缺點,大幅提升照護品...

閱讀詳情 »

長期缺牙,不僅影響外觀不好看,咀嚼能力也會下降,小心造成腸胃負擔!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主任張瑞忠指出,缺牙不僅僅是少了幾顆牙齒而已,也會導致食物無法充分咀嚼,以致造成腹脹、腹痛等腸胃問題。張瑞忠主任指出,許多人都以為缺幾顆牙,沒有多大關係,事實上,缺了牙齒後,鄰近牙齒會往缺牙區傾倒,對咬的牙齒也會往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將感冒糖漿當成提神飲料飲用,一天狂飲十多罐,有人因此出現幻覺,被送至精神科就醫!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民眾,千萬不可不當使用感冒糖漿,以免引發成癮問題。台北市藥師公會調查成藥銷售情況,結果顯示,去年國內銷售排行榜中前四名都是感冒糖漿。接受訪查的44家診所在去年總共販售16...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東方人易有色素沈著及斑點問題,長時間曝曬或用錯保養品小心都可能會長斑。開業皮膚科醫師黃雍宗表示,日常生活舉凡像日光燈管、鹵素燈、省電燈泡燈光等,都含有紫外線,若防曬不徹底容易會長斑點;近來,在門診中發現,長時間坐在電腦桌前、檯燈下工作或讀書,皮膚容易出現暗沉,當距離愈近、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