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孕事迷思與真相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喬依絲編譯Photo Credit: Unsplash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如何「製造」baby,但即使身處在現代化科技進步的社會,仍然有許多人對於孕事相關知識仍是一知半解,甚至陷在以訛傳訛的迷思中,造成懷孕期間的不便或是危險,以下由專家來解釋關於孕事的各種迷思與真相。

迷思一 : 還年輕不用太急著懷孕,反正現代人都晚婚、高齡生產
女人的生育能力在27、28歲時即開始極速下降,到了35歲則僅剩微小的機會了,再加上諸多外在因素或婦科疾病會影響到生育力,如 : 尼古丁、酒精、咖啡因等攝取量、子宮內膜異位瘤(俗稱巧克力囊腫)、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因此千萬不要參考身邊女性親朋好友的生育年齡,而是與醫生聊聊自己的生育能力。
孕事迷思與真相
迷思二 : 生理週期十分規律,一定很容易受孕
一般生理週期約28天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生理週期規律,但其中的雌激素、黃體素含量多寡均有可能影響受孕,建議由醫生檢查並給予適當治療。

迷思三 : 高潮有助於吸引精子
研究顯示,無論女性是否達到高潮與卵子可否受孕毫無關聯,事實上,精子可以在生殖道存活數天,無論高潮與否。

迷思四 : 性行為後躺在床上、雙腳抬高垂立於牆上30分鐘,可增加受孕機率
這完全無法幫助受孕,事實上,性行為後可立即起來行走,因為精子會自行往上游走。

迷思五 : 喝咳嗽糖漿可增加受孕機率
幾年前,某論壇介紹咳嗽糖漿中的甘油愈創木酯可使子宮頸黏液變薄,如此有助於受孕 ; 事實是,專治不孕症的排卵藥Clomid反倒是為了使子宮頸黏液變厚。

真相一 : 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生育力
大多數人都缺乏維生素D,雖然加拿大衛生部建議每位成人每日應攝取600國際單位(IU),但夫妻雙方可透過簡單的血液測試來了解目前的狀況,再由醫師建議服用劑量。

真相二 : 夫妻雙方均需要補充葉酸
除了須留心維生素D足夠與否,夫妻雙方每天都應攝取1毫克活性葉酸以預防神經管缺陷,選購時請留意標籤上是否標記5-MTHF(5-methyltetrahydrofolate / 5-甲基四氫葉酸)。

真相三 : 檢查甲狀腺功能
人體內的細胞經由甲狀腺素的刺激而產生新陳代謝作用,甲狀腺機能低下會降低受孕機率及增加流產風險,而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稱為葛瑞夫氏疾病)又會導致經期不正常,因此建議由專科醫師進行檢查。

Reference :
Trying to get pregnant: Myths vs. facts

相關推薦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台灣再生醫學多元影響力-製藥、高齡、醫美到寵物市場新契機】論壇,共邀8位再生醫學領域專家,於今(4/21)分享再生醫療三法啟動元年後,醫界與產業跳躍式的進展。論壇有兩大主軸。首先,主要聚焦在法規開放後對民眾與醫界5大效益,包括費用更親民、銜接新藥、量產化、擴大科別適應症,以...

閱讀詳情 »

打呼不一定表示這個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但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患者常常伴隨著打呼,因此鼾聲往往是危害健康的跡象之一!不過,氧生達人許漢忠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在病人熟睡時發生,因此病人往往不自覺。 那麼,應該如何得知自己的打鼾問題有到危害健康的程度呢?美國CNN報導建議,民眾可用「ST...

閱讀詳情 »

「謝醫師,我發現這幾個月排水孔常常被頭髮卡住,這樣是不是要禿頭了?」、「醫師,我手這樣摸過去就會有好幾根頭髮掉下來,這是禿頭前兆嗎?」上述這些問題是落髮門診常聽到的髮友困擾,然而並非所有掉髮型態都需要治療。本篇文章就由皮膚專科謝宗廷醫師跟大家說明「有問題的掉髮型態」是什麼?以及有哪些禿頭前兆可以讓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