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戲水慎防耳進水 以免引發外耳炎

戲水慎防耳進水 以免引發外耳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夏日許多人透過游泳和戲水來消暑,但有些人戲水後,會發生耳朵脹痛、流膿、引發頭疼,被稱為「外耳炎」,也是俗稱的「游泳耳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科林怡岑醫師表示,游泳和戲水後,容易造成細菌、黴菌滋生,若耳朵有外傷,就容易感染,免疫力較差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引發嚴重感染。

耳朵構造由外而內,可分為外耳、中耳與內耳,而外耳和中耳有俗稱為鼓膜的耳膜相隔。一般而言,只要耳膜是完整的,外耳道的積水不會進入中耳和內耳。林怡岑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用棉花棒或其他器械掏耳朵,造成耳道表皮損傷,而當游泳和戲水後,細菌、黴菌容易滋生,病菌就可能進入外耳道作怪,免疫力較差的病人,更可能造成嚴重感染。

林怡岑醫師指出,若要防止耳朵進水,可用游泳專用耳塞避免,若是耳朵不慎進水,可以先嘗試將頭傾向進水耳朵的那一側,再做跳躍動作,大部分積水會自然流出。若外耳道仍有積水殘留,皮膚表皮泡水後腫脹,將變得更加脆弱,容易造成受傷,在利用棉花棒清潔時,必須更加小心,輕輕擦拭即可,可讓少許殘餘水分自然揮發,避免過度清潔。

林怡岑強調,若因耳朵進水出現腫脹,甚至疼痛後,建議應避免再次游泳、戲水或潛水,洗澡時也要小心再次進水,也應避免再利用器具掏耳朵。若症狀無法緩解,應盡早就醫,請醫師檢查外耳道是否腫脹發炎、外耳道內是否有異物殘留、或是黴菌感染,若有外耳炎情況,可透過耳滴劑或口服藥物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28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相信這是多數人的心聲!但為什麼已經明明每天刷牙了,卻還是會蛀牙呢?牙縫、食物殘渣易使蛀牙發生率增新光醫院家庭牙科主任胡剛碩表示,當食物殘渣長時間堆積在牙齒表面,就會造成細菌滋生及累積,進而增加蛀牙或牙周病發生的機率。除此之外,造成蛀牙的主因多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肺癌為國內癌症發生率第二名,死亡率更高居冠軍,將近每小時就奪走一命。因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將近七成病人發現時已為晚期,癌症擴散後,治療不易。約有30%~40%的晚期肺癌會有骨骼轉移,有病人直到莫名其妙骨折就醫,才發現癌細胞已擴散全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褚乃...

閱讀詳情 »

身邊有許多朋友對於「維生素D怎麼補充?」「魚油、魚肝油傻傻分不清?」這些食品補充的概念略不熟悉,因此每日健康這此特別專訪到雙和醫院的米詩宇營養師來與大家探討有關「維生素D補充」與「魚油、魚肝油」的相關營養資訊,請大家瞪大眼睛看清楚了!   有許多相關研究指出「多曬太陽」能夠增加人體吸收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人的一生約1/3時間在睡覺,但現代人的失眠已成為普遍問題。研究顯示,當睡眠被完全剝奪,會出現躁動不安、注意力下降、短期記憶變差,少數人甚至出現錯覺、幻覺、妄想與視覺錯亂等症狀。台灣人每年服下超過3億粒安眠藥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委託研究顯示,全台慢性失眠盛行率高達11.3%。長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