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戲水慎防耳進水 以免引發外耳炎

戲水慎防耳進水 以免引發外耳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夏日許多人透過游泳和戲水來消暑,但有些人戲水後,會發生耳朵脹痛、流膿、引發頭疼,被稱為「外耳炎」,也是俗稱的「游泳耳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科林怡岑醫師表示,游泳和戲水後,容易造成細菌、黴菌滋生,若耳朵有外傷,就容易感染,免疫力較差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引發嚴重感染。

耳朵構造由外而內,可分為外耳、中耳與內耳,而外耳和中耳有俗稱為鼓膜的耳膜相隔。一般而言,只要耳膜是完整的,外耳道的積水不會進入中耳和內耳。林怡岑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用棉花棒或其他器械掏耳朵,造成耳道表皮損傷,而當游泳和戲水後,細菌、黴菌容易滋生,病菌就可能進入外耳道作怪,免疫力較差的病人,更可能造成嚴重感染。

林怡岑醫師指出,若要防止耳朵進水,可用游泳專用耳塞避免,若是耳朵不慎進水,可以先嘗試將頭傾向進水耳朵的那一側,再做跳躍動作,大部分積水會自然流出。若外耳道仍有積水殘留,皮膚表皮泡水後腫脹,將變得更加脆弱,容易造成受傷,在利用棉花棒清潔時,必須更加小心,輕輕擦拭即可,可讓少許殘餘水分自然揮發,避免過度清潔。

林怡岑強調,若因耳朵進水出現腫脹,甚至疼痛後,建議應避免再次游泳、戲水或潛水,洗澡時也要小心再次進水,也應避免再利用器具掏耳朵。若症狀無法緩解,應盡早就醫,請醫師檢查外耳道是否腫脹發炎、外耳道內是否有異物殘留、或是黴菌感染,若有外耳炎情況,可透過耳滴劑或口服藥物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28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2歲陳姓男童在家遊戲時,母親突然聽到兒子不斷發出作嘔的聲音,嚇得試圖用手要將兒子誤吞的硬幣挖出來,不料越挖,硬幣卻越往下滑,眼見狀況不妙緊急將兒子送到豐原醫院急診求救,肝膽腸胃科主任何明印立即用胃鏡取出一元硬幣,結束這場驚魂記。何明印呼籲,若家長發現小孩誤吞異物,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高雄第四型登革熱疫情升溫,預防端午連假大流行!疾管署統計,今(2019)年截至5日國內累計16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個案集中在高雄市,另有155例境外移入病例,境外移入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最高。本身為醫學研究學者的立法委員陳宜民提醒,此次流行第四型登革熱病毒以往不同,若交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87歲的葉女士,年邁且有多重疾病,因在家中跌倒導致右大腿骨折,手術後行動不便,到醫院回診十分折騰且辛苦。柳營奇美醫院家庭醫學科洪尚平醫師了解葉女士的需求後,主動將她轉介居家醫療服務,由個管師安排醫師到葉女士的家中看診、開藥,並整合心臟科、骨科、神經內科及胸腔科等用藥,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非哺乳期的女性或男性也可能罹患乳腺炎!一名38歲的陳姓女患者,生完小孩已經3年多,停止哺餵母乳逾2年。2個月前發現左側乳房紅腫熱痛,到鄰近診所就醫拿藥卻沒有改善,紅腫未消退並越來越大,且乳房摸起來有硬物感又疼痛,擔心是否長了「壞東西」,轉而至童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就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