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潮濕梅雨季,溫薏仁湯為體內除濕

梅雨季節來臨,高濕高溫的氣候型態,讓人覺得倦怠、沒有食慾,甚至出現氣喘、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黃盟珠表示,外在濕氣嚴重會加重人體內濕,不妨吃些溫薏仁湯或四神湯,有助於健胃整腸、健脾化濕
潮濕梅雨季,溫薏仁湯為體內除濕
外在濕氣易滲透人體

黃盟珠醫師指出,中醫學將自然天候中影響人體的致病因素分為「風、火、暑、濕、燥、寒」,其中濕最易滲透人體。初夏梅雨時節,氣候高溫高濕,造成汗液蒸發受阻、散熱功能下降,因此外在濕氣嚴重也會造成人體濕氣大增



她表示,體內濕氣過重,人會覺得倦怠、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甚至導致腸胃炎,由於空氣中相對濕度增加、體內氣血循環不良,導致水分滯留,加重過敏性鼻炎、氣喘、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水腫腳氣、關節病變、婦人白帶等症狀。



四神湯有助於健脾化濕

黃醫師表示,要去除體內濕氣,除由醫師辨證用藥外,還需改善生活習慣,例如飲食宜清淡適量;酒、牛奶或不易消化的油膩食物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冰品、涼飲或涼性蔬果等會導致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應該少吃,同時適時少量、多次補充溫水,不僅止渴,也能避免助濕傷脾



黃醫師建議,平時可飲用摻加少量冰糖的溫薏仁湯,利尿、除濕;偶而食用四神湯,也有助於健胃整腸、健脾化濕



運動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此外,運動可紓解壓力,活絡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均有助於氣血循環、幫助水分代謝;平時應減少暴露於潮濕環境中,例如不要睡地板、不穿潮濕未乾的衣服、避免淋雨,並適時使用空調、除濕機改變環境濕度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隨著時代進步,人們的生活步調愈來愈快,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睡不著、睡不好、睡眠易中斷等情況,漸漸變成許多人的家常便飯。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台灣慢性失眠盛行率高達11.3%,顯示每10個人中,就有1人飽受失眠之苦。 衛福部苗栗醫院中醫科醫師楊哲彥表示,在中醫典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市長侯友宜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同台出席「新北COVID-19居家照護」記者會,沒想到下午就傳出現場有媒體記者確診,指揮中心晚間表示,在場的陳時中及發言人莊人祥,距離該確診者有1.5公尺以上且均佩戴口罩,將進行7天自我健康監測,目前二人身體...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營養學會(AND)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想要長高,那麼就必須要在發育階段給予孩子足夠的營養,讓孩子可以在營養充足的情況下長高。身為家長的你,是否總想著要怎麼讓正在發育的孩子可以高人一等,國家網路醫藥彙整了美國營養學會列出孩子所需的營養素及對骨骼發...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本土確診個案天天在創歷史新高,不讓醫療量能被壓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下午宣布,即日起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未來醫院只收治中重症、70歲以上高齡、洗腎以及懷孕36周以上的確診者;其餘確診者則送往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居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