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為什麼她那麼瘦,我卻這樣......?!原來都是因為__作祟!| 晨星出版

為什麼她那麼瘦,我卻這樣......?!原來都是因為__作祟! 晨星出版

平常我們會覺得肚子餓、一熱就流汗、運動後心臟噗通噗通狂跳、一到晚上就想睡覺⋯⋯

但我們似乎不會特別去研究,自己的身體究竟發生了那些事才會出現這些反應?只要身體沒有問題,就不會去注意這個每天自然運作的身體。

我們每天必要的身體活動,需要分子、組織、器官與個體各個層級的協調運作。而為了鑽研這種機制的課題就是所謂的「生理學」。

身體的生理機能若無法正常運作,即為生病的狀態。想診斷與治療這種生病的狀態,就一定要對正常狀態下的生理學擁有基本的認知,並將它運用於醫學方面。

消化與吸收?

若不從食物獲得需要的養分,人就無法活下去。例如,米飯類這種碳水化合物,人體無法按照它原有的樣

子吸收,必須先把它分解為可吸收的成分。而這種分解的過程就稱為消化。

消化可分成機械(物理)性消化與化學性消化。機械性消化是指從嘴巴吃下肚的食物,在消化器官內經過咀嚼磨碎,再混合裡頭的消化液,被送到消化道前端的機制。而化學性消化則是將食物由含有胃液或胰液的消化酵素,分解為最小之分子單位的機制。例如,米飯類裡的碳水化合物可透過消化的機制分解為葡萄糖,再送進血液裡面。像這樣由消化道的細胞吸收經過分解的消化物,或將消化物運往血液等的過程就稱為吸收。

負責消化與吸收的消化道,是一條從嘴巴連到肛門的長管子。從嘴巴吃下肚的食物,首先會被咀嚼通過食道,然後再從食道進入胃部與十二指腸進行消化。這時等食物裡的養分或水分都能被吸收了,再由空腸或迴腸的毛細血管吸收,送往肝臟。

至於無法吸收的東西則通過大腸,以糞便的形態從肛門排出體外。像這樣透過消化的機制,可讓身體只吸收必要的營養素。當食物進入消化道後,需透過胃或腸子的腸壁收縮或擴張,才能順利運送食物,而這樣的胃腸活動稱為蠕動運動。

為什麼她那麼瘦,我卻這樣......?!原來都是因為__作祟! 晨星出版

肥胖的判斷標準?

一般來說,身體質量指數(BMI值=Body MassIndex)超過25 屬肥胖,低於18.5 屬消瘦。肥胖的話表示多餘的熱量變成脂肪,形成體內的皮下脂肪或內臟脂肪,或一部分被囤積於肝臟形成脂肪肝。至於「消瘦」則是指身體的皮下脂肪或組織之蛋白質偏少的狀態。

人體的食慾是由神經系統或內分泌系統所操控。當血液裡的血糖值或脂質濃度偏低時,這份訊息會通過迷走神經等神經系統,傳到腦部的下視丘,這時空腹中樞受到刺激會增加食慾。再者,當食物進入胃、十二指腸或小腸等消化系統後,如同這些器官鼓脹出現運動刺激一樣,訊息會通過迷走神經等傳到下視丘,再由滿腹中樞下達指令減少食慾。

為什麼她那麼瘦,我卻這樣......?!原來都是因為__作祟! 晨星出版

腰圍85cm表示有代謝症候群?

「癌症」、「腦中風」和「心臟病」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其中引起「腦中風」或「心臟病」的動脈硬化,跟代謝症候群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評估代謝症候群的一大基準就是,男性腰圍超過85cm,女性腰圍超過90cm。雖然有人認為這個數值並未考慮身高,對男性來說過於嚴苛,但它仍被視為評估有無代謝症候群的一大準則。

附著於內臟周遭的內臟脂肪會分泌不好的荷爾蒙,引發各種疾病,故內臟脂肪量也成為評估代謝症候群的基準。我們可以利用電腦斷層掃描(簡稱CT)檢測腰部的剖面,正確測量出內臟脂肪量。但是,這種CT檢測的放射線曝曬量超過胸部X光檢測甚多,若單單用於檢測內臟脂肪量似乎不太適合,且費用也很昂貴。所以,測量腰圍就成為安全又省錢的檢測標準。

但因為有害健康的是內臟脂肪,故即使腰圍超過85cm,只要沒有內臟脂肪,純粹只是皮下脂肪或肌肉的話,健康方面比較不用擔心。反之,就算腰圍不到85cm,若本身有高血壓或糖尿病,那引發動脈硬化的風險就會增加。今後不管是男性或女性,應該重新檢視腰圍的基準,不要只注意腰圍有多少,也該留意血壓、糖尿病或脂質異常等其他因子,並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才能預防種種的慢性疾病。

為什麼她那麼瘦,我卻這樣......?!原來都是因為__作祟! 晨星出版

 

為什麼她那麼瘦,我卻這樣......?!原來都是因為__作祟! 晨星出版

本文摘自《圖解人體生理學》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晨星出版》;晨星健康養生網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台灣每年有2000人死於口腔癌,人數逐年上升90%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檳榔嚼食成癮可能使你我身旁親友,遭遇無情的傷害。 為保護您的家人,請提醒他們檳榔可能造成的傷害,並請定期到牙科診所篩檢,早期治療可提高口腔癌治癒率。口腔癌防治:請按此...

閱讀詳情 »

出處:今周刊撰文:今周刊 獨家踢爆:富味鄉刻意美化財報數字,覬覦90億上市暴利!揭開董事長陳文南不為人知的貪婪運作! 在富味鄉以棉籽油混充事件爆發之後,《今周刊》深入解讀富味鄉近三年的財報與公開說明書發現,在亮麗財報背後,竟暗藏著不為人知的炒股陰謀,二年多、一千個日子以來,陳文南透過四大手法,意圖謀...

閱讀詳情 »

出處:今周刊撰文:林欣怡 面對一波接一波的食品風暴,《今周刊》專訪長年站在食安第一線的醫師林杰樑夫人譚敦慈、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傳授民眾避免毒物上身的私房密招。 黑心食品連環爆,美食天堂的台灣,竟淪為有毒食品的溫床!為了回歸安心健康的生活,《今周刊》特別請到三位長年為食品安全把...

閱讀詳情 »

蒜頭蒸飯…高血壓消失了,痛風症消失了,坐骨神經痛亦消失了!!一位朋友每天吃蒜頭蒸飯,晚餐用一把蒜頭切碎煮飯,半年之後高血壓消失了,痛風症消失了,坐骨神經痛亦消失了。對於目前流行的非典型肺炎,他認為吃蒜頭是增強免疫力的方法,因為蒜頭是「窮人靈芝」,能通血管及清除毒素,以前美軍亦用作隨身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