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為何台毒豆乾是港驗出的?│今周刊

撰文/李建興

近來引爆的毒豆乾事件引發國人譁然,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台灣檢驗合格的出口食品,竟被香港先行檢驗出致癌物。比較香港對食安與時俱進的把關模式,到底台灣在食品的檢驗上,出了什麼樣的漏洞,值得檢討。

十二月六日台灣知名品牌德昌豆乾的產品,爆出含有致癌物二甲基黃,後續波及的品牌及問題產品多達數十種,引起社會恐慌。在台檢驗合格出口的產品,到了香港被揪出是黑心食品,各界無不同聲撻伐:「真是丟臉丟到國外去了!」

對此,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滿腹委屈地表示:「香港也沒將二甲基黃列為常規檢驗項目,否則,我們出口那麼多次,怎麼偏偏只有這次被查出來?」

為何台毒豆乾是港驗出的?│今周刊

但對照香港食安中心,以及國內擁有多年食品稽查及檢驗經驗的官員及學者的說法,我們發現台灣現行食品安全稽核制度上「要命的三大漏洞」。

漏洞一:
考古題式檢驗讓商人鑽漏洞

香港食安中心發言人方先生表示,「二甲基黃是香港定期常態檢驗的項目」,不僅如此,由於香港的食品全仰賴進口,只要是世界各國曾發現過的違規添加物,都會列為常態檢驗項目,甚至盡可能全面抽驗。

反觀台灣,查驗時只檢驗幾個固定測項。以豆製品為例,政府正面表列以外的禁用物質數百種,衛生單位常規卻只驗過氧化氫、苯甲酸、甲醛等防腐劑以及皂黃等染色劑,而二甲基黃雖被禁用,卻很少查驗。為何如此?官方理由不外乎人力不足。立委田秋堇對於衛福部這種只驗「考古題」的制式檢驗頗不以為然,「這好比想超速的人都知道高速公路哪裡有測速器,想要犯規的人,一定會選擇不常查緝的部分。」

事實上,除了本來禁止就該全面檢驗之外,添加物的技術日新月異,食安單位也該與時俱進。而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食品科學日新月異,黑心商人研發出的添加物更是族繁不及備載,香港政府為食安把關,產、官、學、研聯合對世界各國的食品添加技術戮力情蒐,往往能掌握最新的化學添加物,進而及時遏止黑心情事。

漏洞二:
不知舉一反三 輕忽陳年毒物

除了檢驗項目的「網」撒得不夠密,檢驗時不夠靈活亦是一大問題。拿這次的毒豆乾事件為例,衛福部解釋,當初沒把二甲基黃列入常規檢驗項目,是因為過去沒有先例。但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則看法不同:「二甲基黃就是大家熟知的『奶油黃』,早在日據時代就常被拿來染黃其他食品了,即使沒在豆乾出現過,也要注意風險!」而香港食安中心也表示,既然曾染過其他食品,檢驗時就要舉一反三,設想可能的風險。「人家就是抱持著最高的懷疑態度在查緝,我們的官員就是懶惰!」田秋堇說。

本期相關報導》【圖表】這些陳年毒物,都該驗一驗!

其它相關報導》
問題茶,防不勝防,自保3步驟 
食安風暴,你該怎麼找廠商求償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940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清明連假快到了,當然少不了應景美食「潤餅」,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在台灣,潤餅也有南北兩派作法,營養師就提醒,看似只用麵粉製成的餅皮、再包裹簡單蔬菜的潤餅,其實裡面暗藏許多熱量地雷,尤其可別小看餅皮的熱量,光是2張餅皮的熱量就已相當於3分之1碗白飯。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

閱讀詳情 »

【記者羅林/竹科報導】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今(3/29)日舉行「台大醫療廣達偏鄉.尖石遠距堅實照護」記者會,邀請衛生福利部石崇良次長、中央健康保險署北區業務組張温温組長、新竹縣政府衛生局殷東成局長、尖石鄉衛生所周玉英護理長、廣達電腦張嘉淵技術長等貴賓蒞臨指導,共同見證該院攜手廣達...

閱讀詳情 »

【報新聞/記者曾沛騰/新竹縣報導】攻城獅洋將大勝在3月14日交手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與對方球員膝蓋對撞,導致右膝挫傷,當天擔任駐點的中醫大新竹附醫骨科醫師陳威仁,立即在現場緊急檢查,初步檢查無膝關節脫臼及骨折狀況,後續送往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急診,院方安排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檢查結果並無骨折以及韌帶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與帛琉之間的「旅遊泡泡」首發團4月1日即將啟航,帛琉總統惠恕仁人也提早一步正在國內訪問,開放「旅遊泡泡」下一國會是誰?新加坡顯然很有興趣,今(29)日就有新加坡媒體主動在指揮中心臨時疫情記者會上詢問可能性,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雙方的確有一些基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