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牛蒡好養生 4種人吃錯更傷身|康健雜誌

牛蒡好養生 4種人吃錯更傷身|康健雜誌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王暄茹
圖片/陳德信

日本料理中常見牛蒡,反映日本人愛吃牛蒡的喜好,58歲的醫學博士南雲吉則看起來只有30多歲,靠的是每日一餐、六分飽以及牛蒡茶養生,稱頌牛蒡茶是「神奇茶飲」。

在台灣,許多大賣場、農會和農產行也都能見到牛蒡茶產品;街坊鄰居也口耳相傳牛蒡茶很好。牛蒡、牛蒡茶究竟好在哪裡?有何神奇之處?

降血糖、血脂、穩定情緒 營養價值最完整

牛蒡除了高纖,還含多種營養素,被認為是蔬菜中營養價值非常完整的食材。

牛蒡的膳食纖維含量是胡蘿蔔的2.6倍,花椰菜的3倍,能促進腸道蠕動,排便順暢。美兆健康管理中心營養科主任詹恩慈解釋,纖維中的菊糖(菊苣纖維)也是腸道益生菌的重要養分,可幫助益生菌留在腸道內蓬勃發展,促進消化。膳食纖維也能增加飽足感,可用於減重食譜。

牛蒡保肝、養生的功效則源自於多酚類物質。多種多酚類植化素能提升肝臟的代謝能力與解毒功能,進而促進血糖、血脂的代謝,是裨益三高病人的好食物。

牛蒡中各種礦物質含量高,如鈣、鎂、鋅都具有抗氧化特性,也能幫助穩定情緒。也多虧了礦物質的抗氧化能力,讓血管不易形成動脈粥狀斑,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外,牛蒡還含17種胺基酸,其中有7種為人體無法自行生成的必需胺基酸,相當特別。其中,南雲博士推崇牛蒡粗硬外皮中的皂苷具有減重功效,能吸附並帶走膽固醇和脂肪。

想吃到外皮的人,可用刀背稍微刮除,便於料理與入口。

新鮮牛蒡的養生價值 高過牛蒡茶

牛蒡籽在中醫領域有抗菌、抗發炎、抗氧化、防癌及保肝功效,較常用於利嚥消腫、清熱解毒及慢性皮膚炎,但因藥性溫和,較難在短期內看出效果。

至於取生長兩年以上根莖做出的牛蒡茶,在中醫看來,和新鮮牛蒡的功效差不多,但在乾燥製程中,可能減損抗菌效果,流失部份營養素,還不如吃新鮮牛蒡來得好,台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陳建宏說。

從營養學觀點,牛蒡茶的營養價值也不如新鮮牛蒡。詹恩慈分析,一則牛蒡切片、曬乾過程中,多酚類植化素和礦物質容易流失;二則對腸道消化有益的菊糖並不溶於水,喝牛蒡茶吃不到纖維,自然攝取不到菊糖,剩下的僅有微量營養素。

從價格上看,一包牛蒡茶包至少10元起跳,一整條新鮮牛蒡才30元左右。將價格和營養價值相比,也是新鮮牛蒡勝出。

【4種人吃錯更傷身】

整體而言,長期飲用牛蒡茶無害,不過陳建宏提醒,牛蒡性寒,吃太多可能導致腹瀉,粗纖維也可能導致消化不良。

詹恩慈也指出,攝取過多粗纖維恐怕抓走一些營養素,所以,(一)感冒或營養狀態不好時,不適合吃太多牛蒡;(二)肝臟機能嚴重衰退的病人也不適合纖維太粗糙的飲食。

且牛蒡中的鉀、磷若攝取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所以,(三)糖尿病腎病變或(四)腎臟疾病的患者也不該將牛蒡茶當成每日養生茶飲,牛蒡小菜反倒比較適合。

(全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2645

【延伸閱讀】

【焦點】「如何避開鍋碗裡的致癌物?」毒物專家林杰樑Tips

【換季要注意】什麼!其實沒有腸胃型感冒?

【食油危機】自己榨油最安心?假油風暴4大迷思

【來吃早餐】早餐x野餐x音樂會!金曲歌后「以莉高露」與你相約

【人氣部落客】「胖到撐爆牛仔褲?」貴婦奈奈:幫廚房減肥就能瘦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10月份是我滿25歲的月份..... 自己對於今年的生日感到特別的緊張 人說....女人過了25歲後會變老的很快 這個說法我一直記在腦中 除了一直以來都有著外在保養(保養品)之外 體內的保養我覺得是在25歲以後需要格外注意的部分 我自己覺得最簡單的就是像是使用「美顏飲」之類...

閱讀詳情 »

人們說「經」是要「經常」閱讀,可以常讀常新。將至新年之際,翻閱十三經之一的《禮記》,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養生內容,覺得好,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禮記》中的養生觀 《禮記》是三禮之一,與《周禮》、《儀禮》並列,《禮記》是解釋《儀禮》的,說明為甚麼要行這樣的禮?意義何在?「禮」,古人解釋為「履」,意為多...

閱讀詳情 »

(一)嘴唇為紅色,深紅色或者紫紅色 這種顏色的人可能經常會感覺自己火氣很大,如伴口臭。脾胃濕熱、兩脅脹痛、厭食,肝火太旺。 常見的不適:牙疼、頭疼、頭暈、便秘、尿黃等。 防治方法: 1、減少辛辣食物,糖類,雞肉等食物的攝入量,這些食物會產生更多的能量,讓體內的火氣更旺盛。2、不要服用含有人參和大棗...

閱讀詳情 »

我們的身體的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是因為濕氣的存在,濕氣的出現對於人體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們平時要特別注意身體的保養,大家知道嗎?一個動作讓你濕氣全跑光!大家都瞭解濕氣嗎?體內濕氣重的表現有哪些呢?又有哪些防止濕氣入體的方法呢?一起來看看吧。 除濕按兩穴 1、湧泉穴 位於足心前1/3凹陷中。中醫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