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生子要趁早!晚生育 高危險妊娠增3成

生子要趁早!晚生育 高危險妊娠增3成

圖說:太晚生育會讓不利懷孕的潛在危險因子增加。(擷取自flickr,作者Eugene Luchinin,http://bit.ly/1lx9G38)

欣傳媒 | 欣健康/楊晴雯

根據台灣內政部資料顯示,近年來30歲以上婦女生第1胎者,占45.9%,顯示台灣人普遍晚婚、晚生。醫師說,太晚生育會讓不利懷孕的潛在危險因子增加,從門診觀察,「高危險妊娠」患者人數明顯攀升超過30%。

台灣內政部資料指出,台灣婦女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91年是26.9歲,101年則提高到30.1歲,10年間增加3.2歲;30歲以上生第1胎者占45.9%,相較91年的35.6%,10年間增加10.2個百分點,顯示台灣女性超過30歲才生育第1胎者,已快達半數。

晚婚、生育年齡高及人工生殖科技介入,孕婦及胎兒需面對的潛在危險逐漸增加。台灣新光醫院婦產科蔡育倫表示,新光醫院在102年照護的懷孕婦女,有超過30%的孕婦為高危險妊娠。

蔡育倫解釋,懷孕期間,因母體或是胎兒因素,導致增加母親及胎兒的危險,稱為高危險妊娠。例如:早產、子宮頸閉鎖不全、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懷孕合併內外科疾病、懷孕時合併有感染疾病、高齡產婦、早期破水、多胞胎、胎兒生長遲緩、胎兒過大、妊娠過期、胎兒窘迫缺氧、前置胎盤、植入性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羊水過少或過多等。

會引起高危險姙娠的原因,主要與年齡(大於35歲)、血糖、血壓、懷多胞胎,以及其他內科疾病(如:氣喘、心臟病等)相關。蔡育倫說,曾經有位46歲的懷孕個案,就發生了胎盤早期剝離的情況,他表示,如果能夠早一點懷孕,可能就會降低這類問題的風險。

不過,並非只有高齡產婦才會面臨高危險妊娠的問題。蔡育倫說,有位77年次的張小姐,自然懷孕且為雙胞胎男嬰,但在22週時因出血送急診,檢查發現子宮頸開3公分、看到羊膜且有細菌感染情形,隨即住院進行安胎。因產婦子宮頸閉鎖不全,進行子宮頸環紮術以避免子宮頸口持續擴張,安胎至23週因提早破水,同意剖腹產並順利產下2名男嬰各為610克、560克。

生活化的、休閒化的健康新知,請進【欣健康http://solomo.xinmedia.com/health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打疫苗別撲空!台北市衛生局今(16)日宣布,京站接種站將於2月18日結束接種服務,但會從2月21日起新增北門捷運站中型接種站(B1層南側),且要注意的是,北門捷運站中型接種站於21至22日提供BNT疫苗、23日提供高端疫苗、24至25日則提供莫德納疫苗接種服務,好滿足...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名38歲男子至皮膚科門診時,緊戴著寬邊鴨舌帽,並表示近2~3年臉頰兩側越來越黑,且過去並無長期曝曬陽光也沒有塗抹化妝品在臉上,臉部卻不斷長出斑點,顏色逐漸加深且面積變大,因此感到十分困擾。 安南醫院皮膚科醫師羅子焜指出,臉部斑點形成原因,主要在於表皮基底層的黑色素...

閱讀詳情 »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每到冬季,位於丹麥首都大區的腓特烈堡花園(Frederiksberg Gardens)綠地,總會被厚實的冰雪牢牢覆蓋,成為一座廣闊的室外溜冰場;在廣場上逆時針繞行的遊客,不經意地擦肩而過,臉上不見任何遮蔽。這看似再尋常不過的景致,對哥本哈根居民而言,是久違的自由。 2月1日,丹...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輕忽糖尿病,他居然要切除睪丸!62歲的王先生,一個月前因為下體疼痛就醫,但接受短暫治療後就沒有再回診,最近發現不止疼痛,還出現腫塊,再度向醫師求救,一問診才知道,原來他多年前就診斷出糖尿病,但未接受治療, 血糖持續過高,免疫力低下,才讓副睪發炎後便併發副睪膿瘍,睪丸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