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人揉搓這處"硬物"竟會致死 !!其實他不是「雞眼」而是....

男人揉搓這處

腳底若出現硬塊,就是雞眼嗎?不一定。也可能是病毒疣。病毒疣切勿輕忽,一定要及時治療,否則可能感染其他地方的皮膚。

 

腳底有硬塊不一定是雞眼可能是病毒疣

一名19歲男性,數月前發現左腳底有幾顆表面略黑且粗糙的硬皮丘疹,以為是雞眼,便自行買雞眼貼佈使用。結果狀況並沒有改善,反而出現更多病灶。經醫師診斷為「病毒疣」,並予以3次冷凍治療後,大部分病灶消失。

皮膚科專家指出,病毒疣是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導致的皮膚異常增生;病毒從皮膚的微小傷口進入表皮細胞內,伴隨表皮細胞一起增生後,再從病灶的表面釋出,直接或間接地去感染其他處皮膚。

病毒疣的皮膚表現依據病灶外觀、位置與病毒型,可進一步分成數型,其中「尋常疣」最為常見,可長在任何處皮膚,為表面有粗糙角質化的丘疹,又因看似魚鱗附著在皮膚,故俗稱「魚鱗贅」。

另一種常見型為“蹠疣”,它長在腳底,常和雞眼混淆。而且因為腳底常處於踩踏狀況,所以蹠疣通常侵犯較深,處理上需較久或多次的治療。

治療以消除皮損,抗病毒或者提高免疫治療為主

1、外用去疣靈治療

該藥在外用藥物中效果明確,復發率低,為純中藥製劑膏劑,可在使用說明書指導下自行使用,方便快捷,一般一次用藥,7-15天結痂脫落即可。

2、物理療法

有CO2激光、液氮冷凍、電灼、微波等,但很難完全清除皮下病毒,復發率較高,費用相對也高。

3、內外用乾擾素治療或中藥湯藥治療,效果不明確,僅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4、局部免疫治療

常用二苯環丙烯酮(dpcp)。

4類人最易感染病毒疣

1.肢體彼此接觸頻繁的人,使病毒疣在其間互相傳染的機會增加,例如孩童及年輕人。

2.工作常接觸水,易使皮膚有小傷口的人,例如市場攤販、餐廳員工、工人。

3.皮膚障蔽功能不好的人,例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4.免疫力低下,使身體抵抗病毒能力較弱的患者,例如艾滋病患,或有在服用免疫抑製劑的病患。

事實上,病毒疣是經由接觸傳染的,主要是直接接觸病灶,如患者傳染給自己他處皮膚或傳染給他人,也可能是經由物體間接接觸傳染的,例如拖鞋、地板等。足底疣常是赤腳踩在公共場所的地板,尤其是潮濕的(如游泳池、溫泉)而感染。

---

via http://m.39yst.com/ysxz/348133_3.shtml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從2015年起,每到十一月中旬皆會舉辦「世界抗生素週」活動,而今年世界抗生素週訂在十一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希望提高人們重視抗生素濫用問題。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立信、藥學部主任劉采艷、護理部副主任鍾惠君共同宣誓,帶領團隊在醫院大廳宣導,邀民眾連署,...

閱讀詳情 »

霜降過後,正式進入冬季,氣溫像溜滑梯一樣快速下降。很多女孩已經和姊妹們約好泡湯行程,打算去放鬆身心,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抗冬季低溫。卻有許多人在泡湯後感到私密處搔癢,甚至受到細菌感染。難道泡湯這麼可怕,會提高女性私密處感染的風險? 泡湯不只可以增加身體抗寒能力,還有許多好處。近年來,選擇在冬季泡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下週就要滿三歲的小縈,剛出生是極低體重早產兒,全身遭到黴菌感染,幾乎無法醫治,在馬偕兒童醫院醫護團隊努力不懈的搶救下,才從死神手裡把小縈帶回爸媽的懷裡。28週因破水提前剖腹產、出生體重僅1152公克,陸續出現無尿、嘔吐、腹脹等異狀,轉診後送至馬偕兒童醫院。收治的馬偕兒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透過雙腳踏出延續生命與夢想的抗癌鬥士,在家人、志工的陪伴下,耗時10天完成1,100公里單車環臺的壯舉。由臺灣抗癌協會吳興傳理事長領軍,順利抵達新北市政府終點,並由市長朱立倫親自迎接這群不倒騎士,儘管他們在生命中都遇到共同敵人─癌症,但卻並未被病魔打垮,反而用毅力與決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