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異位性皮膚炎易復發 每日紀錄可有效掌控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全台灣0至14歲人口中約有5%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換句話說,全台約有17萬幼兒及青少年正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且罹病人數近年來更有逐年攀升的趨勢。皮膚科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不僅難以痊癒,還很容易復發;因此,建議患者除了適度藥物治療和每日使用皮膚保濕劑的輔助醫療以外,也應搭配TPE治療性衛教(Therapeutic Patient Education),確實記錄每日皮膚和用藥狀況,避免反覆發作。

長庚醫院兒童皮膚科主任施一新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容易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嬰幼兒身上,患部常出現在頸部、手肘皮膚皺褶處、手腕和膝蓋後方。不過每次病發後會有一段緩解期,通常在青春期時,症狀就會逐漸減輕,只有約20%的患者會延續到成人期;但即使好轉,若未作好皮膚日常保濕照護或改變生活環境,仍會再度復發。

施一新進一步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最初只有在皮膚上出現一片發癢的紅色斑塊,直到某部份皮膚變得乾燥粗糙後,便會開始滲液、繼而結痂增厚。主要病因來自先天皮膚障壁功能缺陷、基因突變、免疫功能失調、環境因素、生化代謝異常等,導致患者一旦接觸到誘發因子便容易發病。

因此,相較於傳統發作再治療的消極作法,施一新建議患者應採取主動積極的治療方式,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像是進行間歇性或輪替性藥物治療、利用皮膚保濕劑滋潤肌膚、並搭配執行「TPE治療性衛教」,每日確實記錄皮膚保濕劑補充頻率、用藥狀況、是否有接觸誘發過敏物質或惡化因子等情況,並定期回報給醫師或諮詢師。透過醫病間積極合作,才能確實掌握病情狀況!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04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天氣冷颼颼,經常手腳冰冷,出現腳麻、腳痛,可要特別留意。醫師指出,經常腳麻、腳痛代表周邊血管循環不良,日常應避免久坐久站,建議多運動,若有類似症狀可就醫檢查。 腳麻、腳痛是周邊動脈阻塞的常見症狀 新光醫院周邊血管科兼任主治醫師吳典育指出,周邊血管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循環系...

閱讀詳情 »

「紅糖是個寶,病毒全趕跑。」 補血養顏,祛寒化瘀,樣樣精通~ 真是一枚十項全能的種子選手! 再搭配一物,立刻功效最大化~    1. 桂圓  ▼ 紅糖性溫、味甘,和桂圓一起煮水,有補血、養顏的功效。   ▼ 桂圓屬溫補水果,可補血補氣,但不可過量服用,容易引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