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舌頭疼痛竟是貧血在搞鬼 中醫補血調氣減症狀

舌頭疼痛竟是貧血在搞鬼 中醫補血調氣減症狀舌頭疼痛竟是貧血在搞鬼 中醫補血調氣減症狀

 一位28歲的女性,患有子宮肌瘤,長期有月經血流過多以及淋瀝不止問題,因為貧血緣故,時常會產生疲倦與心悸等毛病, 還有臉色蒼白與掉髮等困擾,最特別的是,患者的舌頭老是隱隱作痛,由於本身腸胃功能也不佳,服用鐵劑常感噁心與腹痛,因此前往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治 療。

 依中醫四診及西醫檢測數據血紅素為6~7 g/dl,判定是血虛和貧血體質,經由2個月針灸與中藥調理改善月經血量過多症狀,並酌加補血理氣等中藥處理貧血,改善血虛體質,舌頭疼痛症狀已經消失,心悸和掉髮問題獲得改善,血紅素也有顯著上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貧血往往只是疾病結果而非原因,引起貧血原因非常多而且複雜,一般人首要排除消化道出血、 感染、腫瘤以及骨髓病變的可能性,女性因為有生理周期緣故,貧血常常是揮之不去的夢靨,因此疲倦、掉髮,以及氣色差往往是女性最困擾的地方。

 該位患者貧血最特別症狀在於舌頭有隱隱作痛感覺,特別是吃刺激性或太燙食物,舌頭常感到刺痛,舌質變成豬乾色的紅色平滑舌,這是因為舌的表面有 乳頭組織。當患者長期貧血會導致舌的乳頭組織萎縮或消失。舌頭變得平滑且深紅,嚴重時會有灼痛感。中醫理論認為舌為心之苗,心又主血脈,當人體循環以及血 液產生機能障礙,就會反應在舌頭上,因此舌診在中醫診斷扮演著很重要意義。

 周宗翰解釋,女性月經來潮過多造成的貧血通常是缺鐵性貧血,西醫給予鐵劑治療,希望把血紅素值提高,但是長期服用鐵劑常常會引起便秘、噁心、腹痛等消化 道不適症狀。雖然提升血紅素效果顯著,但卻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主要還是需要找到造成貧血的源頭並加以改善,中醫的補血藥雖然不及鐵劑迅速提高血紅素,但 是長期來看,可有效改善人體氣血循環及提升造血機能,對於貧血的治療效果好,副作用也低,所以理氣補血在中醫扮演著很重要角色。

 周宗翰說,中醫所謂的血虛並不等於貧血,但是貧血的人往往有血虛體質傾向,貧血診斷主要靠抽血化驗,中醫血虛體質的診斷是靠病人症狀和中醫師從 望聞問切中收集到的資料綜合判斷得出來的辨證。中醫導致貧血的原因還有其他如氣虛引起的血虛,肝腎不足導致的精血虧虛,或是因為陰虛、血熱而形成出血導致 血虛,所以中醫治療貧血不侷限只有補血,況且補血亦未必一定能對貧血患者有幫助。

 因此月經後一定要喝四物湯補血是錯誤觀念,一般人是不需要在月經期後服用補血藥,只有血虛的人才需要服用,自行濫用補血可能提高子宮肌瘤,子宮 內膜異位產生的機會。適當使用補血藥才可以治療疾病,而且藥物都需要經由醫師指示才安全,北市聯醫中醫部的加味四物湯即飲包,內容有當歸、白芍、生地、熟 地、枸杞子、川芎、砂仁,可用於養血調經,對於血虛以及貧血患者的調養有幫助。

 本身臉色蒼白,易掉髮的女性在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魚、紅肉、昆布、紫菜、高鐵奶粉等含豐富鐵 質食物,以及含葉酸食物如菠菜、黃豆、蘆筍、綠花椰菜、蕃茄等,這類食物富含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質吸收,平時也要留意生活作息,平日走路或爬樓梯會喘,宜 放慢速度,改變姿勢時動作要慢以減少暈眩現象,多休息並維持足夠睡眠,避免過度勞動。最重要的不可擅自服用補血藥,而且一定要找出貧血原因,並且尋求醫師 協助給予適當處置。(陳恆光報導)

更多養生保健常識、醫藥衛生新訊,請鎖定央網「醫藥保健專頁」:
http://www.cdnews.biz/cdnews_site/coluOutline.jsp?coluid=452

 

【中央網路報】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最近不少研究發現,腸道細菌會改變人類健康、人類行為,像自閉症等神經性失調疾病,也與腸道細菌有關。不過這些腸道細菌如何與大腦溝通?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有些腸道細菌會透過血液中的「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也譯為「可體松」)與大腦溝通,這或許也可以解釋自閉症發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上個月底,新竹某軍營爆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群聚疫情,造成一名20歲現役軍人死亡。此次疫情共有3例通報個案,並且為了避免擴大感染疫情,對118名接觸者投藥預防,一時間造成不小的恐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洪惠芳醫師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所引起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怡仁綜合醫院為推廣醫療教育,於日前特別舉辦「2017醫護小當家-職業體驗與參訪」活動,提供兒保個案的孩童職能體驗。該活動讓國際兒童村的孩童擔任一日醫護,體驗醫護人員的生活,藉此讓他們學習成為健康把關的守護者。一日醫護體驗活動  開啟兒童村孩童新視野怡仁醫院企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病媒蚊活躍期 防登革熱及屈公病做好防蚊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新增17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包含1起馬來西亞旅遊群聚感染事件),為今(2017)年單週新增數最多;另上週亦新增1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菲律賓。疾管署呼籲,現處病媒蚊活躍期,民眾前往流行地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