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術後噴藥及洗鼻腔 防慢性鼻竇炎反覆發作

術後噴藥及洗鼻腔 防慢性鼻竇炎反覆發作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噴嚏打不停、鼻水流不止、鼻塞,甚至是膿鼻涕,許多民眾搞不清楚到底是過敏、感冒還是鼻竇炎。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鐙慶醫師表示,出現鼻塞、膿鼻涕、臉部壓痛,症狀持續大於12週,很可能是慢性鼻竇炎,絕不可輕忽。若延誤就醫,可能會波及鼻竇鄰近的器官引起併發症。

手術改善鼻竇引流孔道

一名47歲男性因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雙側鼻塞、嗅覺異常及間歇性眉間與雙側額頭鈍痛。經診療發現,鼻腔被息肉堵塞且充滿黏液,又因反覆手術造成鼻竇口斑痕化及慢性骨炎,嚴重窄化引流通道。手術清除息肉及磨除發炎骨頭,改善鼻竇引流孔道。且檢體發現息肉中呈現嗜酸性球浸潤,因此給予口服類固醇以控制發炎。並加強術後衛教,提醒規律噴藥及沖洗鼻腔。病患術後12週後黏膜恢復正常,追蹤至一年無復發現象。

症狀類似但仍有不同處

過敏性鼻炎、一般感冒、急性或慢性鼻竇炎都有鼻炎症狀。王鐙慶醫師表示,過敏性鼻炎最典型表現是鼻部或眼睛搔癢、打噴嚏、鼻塞,不會發燒,也沒有喉嚨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一般感冒會有鼻塞、水狀透明鼻涕、鼻水倒流及喉嚨痛等症狀,一般7天內逐漸好轉。倘若症狀5天後逐漸加重,甚至10天未能痊癒且出現膿鼻涕或是臉部壓痛,就可能合併細菌感染引發急性鼻竇炎。而慢性鼻竇炎是指鼻竇炎的症狀持續超過12週。

術後照護才是療癒的開始

治療慢性鼻竇炎至少需進行最大藥物治療3個月,若效果不彰再考慮手術。手術目的在於重塑鼻竇的引流管道,提升噴劑藥物分布,與提升洗鼻效果以避免細菌移生。慢性鼻竇炎和氣喘一樣,除了靠醫師診斷治療,更仰賴病患養成良好的藥物順從性。手術不是治療的終點站,術後照護才是療癒過程的啟程。

延誤就醫恐波及鄰近器官

王鐙慶醫師強調,慢性鼻竇炎症狀和感冒相似,容易被輕忽,若延誤就醫,可能會波及鼻竇鄰近器官。如引起顱腦內的各類併發症、壓迫視神經導致失明或是支氣管炎…等併發症,不可輕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7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生雞肉買回來,下鍋煮前需要沖洗嗎?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營養師妮可·霍普賽格(Nicole Hopsecger)指出,清洗雞肉會增加食物染病的風險,因生雞肉及其汁液很可能攜帶如曲狀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很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感染,它引起腹瀉等身體不適反應。在烹飪前清洗生雞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籍航空機師(案16066)完整接種2劑疫苗,仍然突破性感染,今(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證實,病毒基因分析確認Delta變異株,國際上已有認知,防範Dleta變異株施打2劑疫苗恐仍不足,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今年疫苗政策就是拉高第1劑,才會考慮擴大第2劑,但專家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Dleta印度變異株,引發全球疫情再次燃起,國內也傳出具有完整疫苗保護力機師,發生突破性感染,今(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考量整體流行病學特性與Alpha英國變異株株顯有不同等因素,9月15日零時起強化機組員回台防檢疫規定,希望能持續嚴守邊境。 指揮中心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分別是1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與1例死亡;另外,案16087美國回台個案,初判本土病例,經血清抗體檢驗,確認感染應超過2周以上,不在台灣感染,改判境外移入;另外,因應牛津AZ疫苗擴大接種資格,施打將會時間延長,9月9日至9月12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