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走走路也能改善糖尿病!?重點就是健走的時間點:走對了就能成功降低血糖值!

糖尿病患者的四週健走計畫

葡萄糖為人體能量的來源,透過血液運送至全身細胞以供利用。罹患糖尿病會導致葡萄糖的運送能力衰減,以致於葡萄糖不能進入血糖,而在血液中累積,造成高血糖現象。血糖值一旦增加,便會出現容易疲累、體重減輕、手腳麻痺或抽筋、頻尿等症狀。

為了預防及改善糖尿病,建議以呼吸不感到吃力的速度快步健走30分鐘,藉由運動消耗血液中多餘的葡萄糖。我們知道無論是「30分鐘×1次」或「3分鐘×10次」的運動,其效果幾乎相同,因此即使工作繁忙,仍可以利用零碎的空檔分次健行,只要累積到一定的時間即可。

 

 走走路也能改善糖尿病!?重點就是健走的時間點:走對了就能成功降低血糖值!

(為了預防及改善糖尿病,建議以呼吸不感到吃力的速度快步健走30分鐘,藉由運動消耗血液中多餘的葡萄糖。圖片來源:Pixabay)

 

糖尿病患者的最佳健走時間

① 糖尿病患者有餐後血糖急速上升的問題,為了抑制餐後血糖上升,用餐後30分∼2小時是健走的最佳時間。

② 不適合健走的時間有空腹、清晨、早餐前、深夜等,這些時段都應避免從事運動。

 

糖尿病患者的健走行程表

健走行程表

第一週

  • 用比平常稍快的速度,在每次用餐後走5∼10分鐘

第二週

  • 用比平常稍快的速度,在每次用餐後走5∼10分鐘
  • 其他時段也是用比平常稍快的速度,走5∼10分鐘

第三週

  • 用呼吸不感覺吃力的速度,快步走20∼30分鐘
  • 手腳稍微大幅度擺動,以增加運動量

第四週

  • 用呼吸不感覺吃力的速度,快步走30∼60分鐘
  • 每天以走8,000∼10,000步為目標,不足的部分以健走補足

 

附加運動(Plus Alpha Exercise

深蹲運動

  • 肌肉訓練可以促進葡萄糖代謝,對預防及改善糖尿病很有效
  • 請於下午時段或睡前進行,健走前做也可以

腹肌運動

  • 肌肉訓練可以促進葡萄糖代謝,對預防及改善糖尿病很有效
  • 請於下午時段或睡前進行,健走前或健走後做也可以

 

因應糖尿病的附加運動

 

走走路也能改善糖尿病!?重點就是健走的時間點:走對了就能成功降低血糖值!

深蹲運動

1 兩腳張開與肩同寬。

2 雙手伸直與肩同高,身體保持平衡。

3 膝蓋向下蹲至大腿與地板呈平行,再站起來伸直膝蓋,相同動作重覆10次,進行2∼3組。

 走走路也能改善糖尿病!?重點就是健走的時間點:走對了就能成功降低血糖值!

腹肌運動

1 兩膝彎曲,仰臥於地。

2 雙手貼耳。

3 慢慢抬起上半身,直至背部完全離開地板,再回到原來的姿勢。

4 相同動作重覆10∼20次。

備註: 無法完成上述腹肌運動的人,可以先從抬起頭和肩膀開始,次數則視個人情況自行調整。

 

本文摘自繪虹企業《超健康對症健走法:治百病,就靠走路,改善效果驚人!四週擊退三高、預防失智、遠離心臟病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台北報導 國人用藥安全有待政府給予更多關注。民進黨立委高嘉瑜今(10)日與《中華民國藥物過敏關懷協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公布大批藥物嚴重過敏產生的「史帝芬強生症候群」及「毒性表皮壞死症」案例,呼籲政府將藥物不良反應納入重大傷病項目,並希望能擴大藥物基因檢測,保障用藥安全。 高嘉...

閱讀詳情 »

▲(照/國衛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拚國產疫苗抗新冠肺炎,國衛院今年初就投入開發,繼7月選定DNA疫苗作為開發主軸之後,國衛院今(10)日進一步發表DNA疫苗在倉鼠的初步動物實驗結果,施打疫苗後的倉鼠不僅體重與活動力不受明顯影響,且肺臟病毒量亦大幅下降,針對疫苗產生的保護效果,研究...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新移民」人數,最新統計數字,日本已經超越柬埔寨,成為跨國婚姻第5大國,而隨著移工及跨國婚姻移民的增加,打進「113保護專線」求助的聲音也多了日語,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今(10)日就宣布即日起新增提供日語通譯服務,未來受暴民眾撥...

閱讀詳情 »

老是尿不乾淨、頻頻跑廁所讓人困擾不已,到底為什麼會頻尿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表示,頻尿的成因眾多,舉凡尿路感染、婦科問題、攝護腺問題、糖尿病等都會造成頻尿,建議接受醫師診斷以找出病因,方能改善症狀。  造成頻尿的成因眾多,常見原因包括: 1. 尿路感染:舉凡膀胱炎、尿道炎都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