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超級名模生死鬥! 絕美超模打造計劃

超級名模生死鬥! 絕美超模打造計劃

Model是許多女孩嚮往又欣羨的職業,豐厚的收入、名人的優待,走在伸展台上大方展示時裝,還能借工作之名在各國遊走,與一般職業相比,相較有趣多了!以台灣來說,伊林、凱渥是兩大著名經紀公司,不少藝人及超模都是由此發跡,不管是平面或伸展台上的Model,她們的身形及臉蛋究竟有甚麼過人之處?

完美臉型代表-隋棠

進軍戲劇圈大受好評的名模隋棠,除了外型亮眼外,更有一張令女性羨慕又忌妒的V型小臉,她的精緻小臉更被美國男性雜誌《Esquire》選為台灣最性感女人。

名模TIPS:每天都會補充紅豆水、維他命水與溫熱的黑糖水,幫助避免水腫且維持肌膚水噹噹。

纖纖手臂代表-林又立

不同於多數名模柔弱的形象,林又立瘋狂熱愛運動,從肩膀到手臂線條,絲毫沒有一絲贅肉的她從網球、游泳、自由搏擊、一路練到了泰拳,她認為能在玩樂中雕塑體態是最幸福的事了。

名模TIPS:夏天時最愛從事跟水有關的運動,例如溯溪、去海邊等;進入秋冬後會選擇跑步,如果太冷或是下雨,就可以在家裡做啞鈴或是簡單的核心肌群運動

惹火細腰代表-蔡淑臻

從伸展台到時尚派對,名模蔡淑臻每每出現就會吸引所有人的眼光,而她24英寸的小蠻腰更讓廠商相中,意屬她為塑身衣的代言人。

名模TIPS:蔡淑臻的飲食哲學,重視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不會為了盲目求瘦,而刻意不吃主食麵飯和肉類,她認為6大類食物都要吃,均衡才是王道!

Top model 後天養成計劃

Plan 1:趕走大餅臉,訂做V臉黃金角度

臉部具表情,且因表情肌較淺,若做的太深層容易造成傷害,因此臉部與身體抽脂相較來說技術性高且複雜,醫師應依據患者本身條件,分辨脂肪層厚薄程度去判斷哪些部分適合做抽脂,下巴到脖子的區塊及臉頰兩側為臉部抽脂常見部位。若脂肪較多,一般會先進行深層抽脂,再用雷射溶脂去溶淺層脂肪,達到皮膚緊實效果。

臉部抽脂有各式各樣的理論,以現今來說,以雷射溶脂及超音波溶脂為主流,雷射溶脂是利用光纖進入皮下層,將一定波長雷射光導入,將脂肪震碎,達到瘦臉的效果,手術過程中產生熱能,可以刺激膠原蛋白再生,有緊實效果;而超音波溶脂是利用超音波探頭,產生超音波震動將脂肪溶解,作用與雷射溶脂原理相似,將脂肪層破壞後,即產生纖維化,纖維化有拉緊作用,因而同樣達到緊實效果。雷射溶脂與超音波溶脂運用在顏面部已有一段時間,效果得彰,除了使皮膚繃緊外,同時順修臉部線條。

妳該知道的臉部抽脂迷思!

有些人的臉看起來大,卻不全然是脂肪的緣故,應先判斷其原因,再評估是否可進行抽脂手術。

臉部肥大原因 :

❶ 唾液腺(尤其耳下腺):因體質或遺傳關係,造成耳下腺較大,若當成脂肪抽,容易產生許多副作用;而腺體與顏面神經有關,若強行抽脂,會造成風險產生。

❷ 肌肉(咀嚼肌):抽脂是抽取脂肪部位,若是肌肉則只能以肉毒桿菌注射改善。

❸ 骨骼:若是由骨骼造成的臉部線條問題,就必須藉助削骨手術來矯正。

Plan 2 :告別掰掰肉,蝴蝶袖遠離我

手臂上的掰掰袖是女性常見的困擾之一,掰掰袖除了彰顯肥胖外還有緊實問題,成因分為兩部分,一是脂肪堆積,二是皮膚鬆弛,徐永昌醫師表示,以台灣人來說,真正需要做到切皮的案例並不多,一般只要進行抽脂就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手臂因與肩膀相連,有臂神經叢,因此在進行抽脂時也需特別注意,尤其是圍繞著肩膀連接的肩胛骨、鎖骨及肱骨的三角肌要特別小心,此處脂肪結構較硬,應保守的抽,若施力太過強硬容易造成凹凸不平。

徐永昌醫師強調抽脂手術過程最重要是精細,多用細抽脂管取代粗抽脂管。術後穿塑衣並妥善照顧,按摩拍打可促進血液循環,另外加強皮膚的保濕能使手術後效果恢復得更快。

Plan 3:拒當小「腹」婆,還我小蠻「腰」

不管是西方或東方,自古以來都注重腰部,如電影《亂世佳人》裡女傭為主角搏命纏腰的畫面,印象猶新;而中國的傳統旗袍設計也是將身形完整包覆,凸顯線條,不難看出腰部對於女人的重要性。

一般人肥胖大多胖在局部,分成深層及淺層脂肪,利用粗抽脂管抽深層脂肪,再用細抽脂管去抽淺層抽脂,以由深到淺的方式施做。

撰文/企劃撰文.口述/徐永昌醫師.圖片提供/達志影像、網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73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流感流行季來了,新冠肺炎疫情間打疫苗有保障!新年度的季節性流感又即將報到,安南醫院家醫科陳泓毓醫師提醒,流行性感冒除會有一般感冒常見之症狀如咳嗽流鼻水外,還會有發高燒、嗜睡和全身肌肉痠痛等較嚴重之臨床表現,而且有一定百分比的朋友還會引發併發症而住院,在入秋後如有感冒症狀...

閱讀詳情 »

人以食為天,每天我們都吃進大大小小的食物,但也常常看到許多食安的新聞,如何才能食得安心、食得健康呢? 9月份灃食教育基金會的「良食脈動」講座,特別邀請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謝昌衛老師、國立陽明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系楊登傑老師為食安解密,分享檢驗的專業之處,陪伴民眾一起了解食安知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每3個人就有1個人有行動力隱形危機!數據顯示,台灣骨質密度過低、環節不適、肌肉量過少的人數高達720萬,潛在「行動力不良」的盛行率恐佔3成以上的人口。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提醒,行動力不良通常合併骨骼、環節、體力等問題,中壯年族應重視骨骼保養、肌肉訓練。國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而乳癌多年來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根據最新1期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每10萬人中有78.9人罹患女性乳癌,相較前1年發生率增加5.9人,為發生人數與發生率增加最多的癌症,且增加比率以早期發現者居多,人數占比從民國102年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