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夜7次郎是身體求救警訊! 夜尿原因不只是攝護腺肥大

1夜7次郎是身體求救警訊! 夜尿原因不只是攝護腺肥大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夜7次郎,對於許多上年紀的男人來說,這可不是件開心的事,夜裡頻頻起床上廁所,如果一個不小心,還可能跌倒骨折,醫師提醒,夜尿是身體警訊,主要原因為攝護腺肥大,但也可能因為心臟病、糖尿病而導致排尿次數增加,不可不慎。


夜尿影響生活品質 多數男性未積極就醫


近幾個月來,60多歲陳先生夜間經常起床如廁,1晚3、4次,睡眠品質極差,另一半也睡不好,在妻子陪同下就醫,檢查發現為攝護腺肥大,體積為原本的6倍大,有如一顆棗子,嚴重擠壓膀胱容積,無法正常積尿,以致頻繁夜尿。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顧芳瑜表示,如果晚上必須起床如廁2次以上,影響睡眠,就符合「夜尿症」定義,具統計,全台40歲以上男性中,超過4成有這方面困擾,但常因男性尊嚴,而未積極就醫。


1夜7次郎是身體求救警訊! 夜尿原因不只是攝護腺肥大

▲夜尿4大危機,你中了嗎?(資料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夜尿不是病 卻可能是疾病徵兆


顧芳瑜說,夜尿本身並不是疾病,例如睡前喝了一大杯汽水、可樂,夜裡就必須起床上廁所,但如果經常夜尿,又找不出理由,就必須視為健康警訊。造成夜尿的4大疾病,分述如下:


1.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睡眠期間身體製造的尿量過多。
2.攝護腺肥大,進而擠壓膀胱導致儲尿能力低下。
3.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等內科疾病,導致排尿次數增加。
4.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血液濃度降低導致心臟缺氧,為降低心臟壓力,以致腎臟排出尿液,進而減少血液容積。


顧芳瑜表示,造成夜尿的4大疾病原因中,以攝護腺肥大最為常見,上了年紀的男性常有夜尿、頻尿、尿不出來等困擾,健保資料顯示,全台攝護腺肥大患者超過140萬人之多。


攝護腺肥大應積極治療 5個小細節改善夜尿


攝護腺肥大患者如果未能妥善治療,除了夜尿,還可能出現血尿、尿道堵塞等情況,嚴重時,因為尿液逆流引發腎水腫,腎功能變差,還可能必須終身洗腎。在治療上,早期攝護腺肥大患者應規律用藥,如果影響日常生活,就必須考慮手術,顧芳瑜建議,排尿障礙患者應積極就醫,在醫師評估下,選擇治療方式。


10月28日男性健康日,顧芳瑜提醒男性,應該多關心自身狀況,如果有夜尿困擾,除了藥物控制,日常生活只要注意這5個小細節,也有助於減少夜尿。


1.睡前6小時減少水分攝取。
2.睡前無論是否想上廁所,一定要上廁所。
3.晚上起來如廁後,避免再飲水。
4.睡前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5.中午休息時間,最好可平躺身體,幫助白天排尿。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季節溼疹反覆發作! 肝功能不佳恐增加治療困難度
▸開學視力檢查近視度數暴增 疫情期間用眼習慣改變惹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天氣轉涼,又讓你「哈啾」噴嚏打不停嗎?台灣過敏源充斥,不分季節都可能產生過敏反應,遇上家裡毛小孩掉毛,或是溫差巨大變化,鼻過敏患者會出現鼻子發癢、打噴嚏、流清水般鼻涕或鼻塞的情況。   李宏信醫師表示,鼻過敏與鼻竇炎都是國人常見的疾病,發作時的症狀包括流鼻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達9%,小一學童攀升到19.8%,小六時更高達7成,因此,近視防治需向下紮根。研究發現戶外活動,對於近視者度數控制有30%的效益,若接受眼科醫療控制可達50%以上的效益,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謹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飲酒人口及飲酒量持續增加,根據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酒精不但會引起頭頸癌的形成,也可能會促進頭頸癌的生長及轉移,同時也會增加罹患其他癌症的風險,包括食道癌、肝癌、大腸癌及乳癌等。頭頸癌列男性癌症的四位 ABC為三大危險因子頭頸癌名列我國男性常見癌症第四名,其中包含口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冬天鋪床換棉被、使用吸塵器打掃家裡,當心增加學童氣喘、過敏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報告指出,全球5歲以下死於肺炎的兒童中,超過50%致病原因與家庭空氣污染有關。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國人每天約有80~90%的時間待在室內,家裡的空氣品質,對兒童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