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顆粽=2碗白飯! 食材這樣替換爽吃無負擔

1顆粽=2碗白飯! 食材這樣替換爽吃無負擔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端午吃粽,別太放縱!多數人端午節吃粽要求內餡豐富,一名張先生在發現慢性腎臟病前,最愛包蛋黃與滷肉塊的南部粽,每餐都要吃上一兩顆,但生病後,現在碰都不敢碰,錯過端午好失落。營養師提醒,越美味的粽子往往熱量爆表,吃粽要挑剔,淺嚐美味不放縱,才能健康過端午。

慢性腎臟病、糖尿病 端午吃粽勿放縱

臺中慈濟醫院營養科主任楊忠偉說,因慢性腎臟病友無法代謝高磷、高蛋白食物,建議不要選五穀雜糧、蛋黃和肉類過多的粽子,改吃白糯米粽或是客家粄粽較好,份量一天一顆最剛好,吃多反而影響腎功能指數控制。

此外,糯米支鏈澱粉含量高,升糖指數也越高,容易讓血糖上升,建議糖尿病病友先吃足量青菜,再用全穀雜糧粽取代糯米粽,而且不要添加過多沾醬,一天最多也是一顆粽就好。

粽子熱量高 搭配時令蔬菜營養更均衡

臺灣粽子種類多、口味推陳出新,但無論健康與否都不能肆無忌憚大吃。楊忠偉營養師強調,對一般大眾而言,傳統粽平均180克,熱量就高達550大卡,相當於兩碗白米飯熱量,建議把粽子當正餐,再搭配時令蔬菜,如夏天盛產的竹筍,不論煮湯、清炒都爽口,這樣開心吃粽,更能吸收身體所需營養。

細嚼慢嚥、分食 享受美味身體無負擔

吃粽不僅要慎選食材,烹調方式也要注意,包生米的水煮粽,熱量比半生米拌炒後蒸煮的粽子低;南部蛋黃粽熱量就特高。楊忠偉營養師再次提醒,粽子多以糯米為主,胃不舒服或消化不良的人,要細嚼慢嚥、酌量或與朋友分食,才能享受粽子美味,又不會造成負擔,而慢性病人更要為自己打造屬於個人的健康粽,才能開心過端午。

【延伸閱讀】

暑期美麗大翻身! 大學生、社會新鮮人雙眼皮手術詢問度高

戴口罩雙眼成焦點 不同世代顯老眼袋淚溝問題通通有解

莫名昏倒原因竟是... 醫曝成功救「心」關鍵

經痛很正常,錯錯錯! 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解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5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孕媽咪的營養狀態是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調查顯示國內約3成孕媽咪缺乏維生素D,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陽光是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國民健康署提醒準備懷孕或正在懷孕的準媽咪,要適度日曬並且注意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讓媽媽寶寶身體都健康。鼓勵孕媽咪適當日曬+飲食 補充維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5歲陳小姐,兩年前踩階梯的時候踩空,整個腳「翻船」,經X光檢查顯示,骨頭並無斷裂,應該僅是扭到腳,但是經過了兩三個禮拜,陳小姐的腳還是像「麵龜」一樣,也出現了瘀青,先後打過類固醇、增生療法等都無效,經人介紹至台大竹東骨科求診,在X光及超音波判斷懷疑是前距腓韌帶撕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佑(化名)今年20歲,出生時跟其他小孩沒有什麼很大的差別,但是媽媽發現他的語言能力似乎發展的比較慢,到一歲半還只能講一兩個單字。小佑在3歲及4歲時有兩次熱筋攣(發燒時會抽筋癲癇發作),持續大概5分鐘。8歲時確診有癲癇症,但即使服用多種抗癲癇藥物,每個月還是有一到兩次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常有腰痛、下背痛等困擾嗎?甚至連帶到下肢都麻痛無力,恐是椎間盤突出惹禍!衛福部南投醫院神經外科葉國球主任表示,臨床上,許多病患常因擔心手術治療,寧可忍痛不治療,但以目前醫療技術,已能藉由腰椎內視鏡手術治療,相較於傳統手術,不僅傷口小,疼痛度也大幅降低,是病患一大選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