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顆粽=2碗白飯! 食材這樣替換爽吃無負擔

1顆粽=2碗白飯! 食材這樣替換爽吃無負擔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端午吃粽,別太放縱!多數人端午節吃粽要求內餡豐富,一名張先生在發現慢性腎臟病前,最愛包蛋黃與滷肉塊的南部粽,每餐都要吃上一兩顆,但生病後,現在碰都不敢碰,錯過端午好失落。營養師提醒,越美味的粽子往往熱量爆表,吃粽要挑剔,淺嚐美味不放縱,才能健康過端午。

慢性腎臟病、糖尿病 端午吃粽勿放縱

臺中慈濟醫院營養科主任楊忠偉說,因慢性腎臟病友無法代謝高磷、高蛋白食物,建議不要選五穀雜糧、蛋黃和肉類過多的粽子,改吃白糯米粽或是客家粄粽較好,份量一天一顆最剛好,吃多反而影響腎功能指數控制。

此外,糯米支鏈澱粉含量高,升糖指數也越高,容易讓血糖上升,建議糖尿病病友先吃足量青菜,再用全穀雜糧粽取代糯米粽,而且不要添加過多沾醬,一天最多也是一顆粽就好。

粽子熱量高 搭配時令蔬菜營養更均衡

臺灣粽子種類多、口味推陳出新,但無論健康與否都不能肆無忌憚大吃。楊忠偉營養師強調,對一般大眾而言,傳統粽平均180克,熱量就高達550大卡,相當於兩碗白米飯熱量,建議把粽子當正餐,再搭配時令蔬菜,如夏天盛產的竹筍,不論煮湯、清炒都爽口,這樣開心吃粽,更能吸收身體所需營養。

細嚼慢嚥、分食 享受美味身體無負擔

吃粽不僅要慎選食材,烹調方式也要注意,包生米的水煮粽,熱量比半生米拌炒後蒸煮的粽子低;南部蛋黃粽熱量就特高。楊忠偉營養師再次提醒,粽子多以糯米為主,胃不舒服或消化不良的人,要細嚼慢嚥、酌量或與朋友分食,才能享受粽子美味,又不會造成負擔,而慢性病人更要為自己打造屬於個人的健康粽,才能開心過端午。

【延伸閱讀】

暑期美麗大翻身! 大學生、社會新鮮人雙眼皮手術詢問度高

戴口罩雙眼成焦點 不同世代顯老眼袋淚溝問題通通有解

莫名昏倒原因竟是... 醫曝成功救「心」關鍵

經痛很正常,錯錯錯! 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解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5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針灸擺脫鼻過敏藥物束縛!中西醫整合針灸特別門診楊龍駿醫師表示,過敏一直是多數人普遍認為不可能根治的疾病,強調這是錯誤觀念,其實過敏症狀可以慢慢消除,建議民眾如果藥物治療不甚理想,可用針灸治療減輕症狀,甚至可以擺脫藥物束縛。過敏病因多 常常從小就開始過敏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邁向癌症精準醫療!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根據腫瘤基因型態來擬定個人化的精準醫療是癌症治療趨勢。為了建構有利於發展精準醫療效能的環境,國衛院已經成功和三家國、內外知名業界包括台灣諾華、輝瑞藥廠及行動基因簽署精準醫療合作聯盟協議書,將共同投入資源,啟動「精準醫療合作聯盟」...

閱讀詳情 »

關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十二大迷思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好發於四、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的關節疾病,症狀是膝蓋會感到深層的抽痛或割裂痛;且膝蓋彎曲、久坐後起身時、或突然變換姿勢時,偶而會聽到清脆的彈撥音或摩擦聲音;且時常會感到膝關節突然無法使力,或是在某些姿勢似乎會鎖住。 這種膝關節疾病,比較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疲倦、呼吸困難、水腫 心臟衰竭原因多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可能因為血壓過高,或冠狀動脈被血塊阻塞影響血流,也可能因為心臟瓣膜病變等種種原因,造成心臟必須加重工作負擔,導致幫浦功能惡化而產生心衰竭,患者會有疲倦、呼吸困難、水腫等症狀。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暨心臟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