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歲女童血便一個月,竟是大腸息肉作怪!這種病症不少見,醫師提醒,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1歲女童血便一個月,竟是大腸息肉作怪!這種病症不少見,醫師提醒,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點選圖片看新聞影片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6 月 20 日訊】嬰幼兒血便的症狀很多,新手媽媽可得多注意,台中一歲的女童,連續一個月不斷的解血便,因為沒有哭鬧,初步診斷為蛋白質過敏,改餵母奶,但症狀沒有改善,到大醫院經過大腸鏡檢查後,確認是大腸息肉造成的反覆血便。

一歲的晴晴,不哭不鬧,卻持續一個月有血便症狀,甚至拉出圓形物體,還好就診後確認是良性的大腸息肉,而且已經自然脫落,沒有大礙。

中國醫大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 王佩琳:「息肉我們比較擔心有血管供應,所以我們比較擔心說你便便一直磨到那個息肉的話,有可能血管會破裂,有時會造成比較大量的出血,所以血便的量也是很重要。」

晴晴罹患的「幼年型息肉」並不少見,發生率3%,常見於一到十歲的小孩,偶發性的長在直腸上面,多半是良性,有一成的機會自行脫落,和一般血便不同是,出血呈鮮紅色,而且沒有疼痛感,除非大量出血,否則家長不用太緊張。

民眾 游小姐:「大便的時候就看他是稀狀,塊狀還是條狀,然後注意他平常的飲食。」

中國醫大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 王佩琳:「還有小朋友是添加副食品,如果水分變少,也可能解一些硬便的情況,通常是在飲食的改變上面的時候,小朋友開始解硬便,就會有可能有肛裂的情況。」醫師提醒,常見的血便原因還有肛裂,便便太硬,小朋友上廁所時間拉長,腹部疼痛伴隨哭鬧,飲食上要多費心,而正在餵母奶的媽媽,也要盡量避免喝鮮奶,吃帶殼海鮮,減少造成寶寶蛋白質過敏的血便原因。

新唐人亞太電視 邱添喜 詹詠茹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責任編輯:郭懿慧

 

【延伸閱讀】

夏天貪涼猛喝冰飲吹冷氣 當心陰中暑!

冰品.配料大腸桿菌超標 知名店家上榜

恙蟲叮咬會要人命!外出旅遊應避開草叢

 

本文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上《新唐人電視台》;《新唐人電視台》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馬拉松、騎自行車,運動時間都很長,所消耗的體力非同小可,運動完之後怎麼補充回來很重要!但究竟該怎麼吃、吃些什麼呢?《運動中,就喝運動飲料吧!》 台灣運動醫學會理事、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指出,針對有些持續較久的運動,則需要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補充食物,在「糖原」儲備所剩無幾時,適時補充葡萄糖。...

閱讀詳情 »

新生兒的到來總是令人充滿喜悅,但是,對新手媽媽來說卻是充滿挑戰!今天Mary就要來跟大家分享小寶寶臍帶護理小常識。  1. 護理者的手部清潔:在進行寶寶臍帶護理之前,請務必將雙手仔細清洗乾淨,以防止感染。 2. 準備臍帶護理包:包括75%濃度酒精(消毒效果)、95%濃度酒精(乾燥效果)、棉花棒數支。...

閱讀詳情 »

要跑/騎出好表現,運動前怎麼吃很重要!每個人飲食習慣和喜好不同,趕快看一下許宏志醫師提供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表,加加減減,設計出最適合自己運動前的專屬菜單,教你靠飲食贏在起跑點!《麵包、穀物首選,水果其次》 台灣運動醫學會理事許宏志醫師指出,運動者每公斤體重應攝取6-10g碳水化合物(前者為居家運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