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020年就醫王是他 男子骨關節炎、頭痛1年就診839次

2020年就醫王是他 男子骨關節炎 頭痛1年就診839次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受到新冠疫情衝擊,這1、2年醫療院所門診量大減,但仍有患者天天往醫院跑,2020年就醫次數之冠是1名50多歲罹患骨關節炎、頭痛的男性,1年內就診839次,等於每天至少就醫2次以上。


健保署統計,2019年就醫總件數3.7億件,2020年就醫總件數減少至3.4億件,就醫件數減少2000多萬次,幾乎每個人少看1次門診,但仍有3.3萬人去年就醫次數超過90次。


此外,高就醫次數民眾看病科別,前3名分別為家醫科、內科、耳鼻喉科,醫療費用達39億元,為近3年新高。


該名中年男子因為骨關節炎、頭痛、神經痛,自覺全身疼痛,而到處就醫,從醫學中心看到基層診所,去年就醫次數多達839次,平均1天至少跑2趟。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表示,這位患者係因腳受傷,總覺不舒服,而持續就醫,整年下來,健保支付此民眾的醫療費用約達54.8萬元。


就醫次數第2名為1名40多歲女性,因罹患關節病變、頭痛及目眩等疾病,就醫564次。第3名則是30多歲女性,就醫原因為長期失眠、精神疾病等,就醫555次。


至於今年上半年,雖然5、6月本土疫苗大爆發,但1至6月仍有人就醫次數超過300次,就醫原因仍以關節炎、頭痛為主,總計622人就醫次數超過90次,健保費用達5,000多萬元。


健保統計,國人每年平均就醫15次,平均每月至少就醫診1次,比起「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高出6、7次,這也使得門診醫療費用支出占了健保總額一半以上。


對此,健保署表示,為來將推動整合門診,例如,高齡、糖尿病、新冠肺炎等,減少門診次數,也可能提高一點部分負擔,在醫療資源使用及分配上,仍更為合理。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甲狀腺功能亢進4成有陽痿問題 對症調理擺脫「不舉」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6)日新增4例新冠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訊,4名病患分別來自於印尼與墨西哥,年齡介於20至40歲,都是女性,1名入境前已有疑似症狀。目前匡列接觸者31名,當中16人列居家隔離。 指揮中心指揮官莊人祥表示,第571例、第572例、第573例都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集結眾人之髮,幫助癌友重拾美麗!癌症希望基金會於1日舉辦第六屆《百人捐髮》活動,在台北、高雄兩地同步登場,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完成假髮不容易,非常感謝大家捐出頭髮,幫助癌友度過沒有頭髮的時光,希望未來持續推廣「癌友假髮租借服務」,盼更多因治療而掉髮的癌友多加...

閱讀詳情 »

現代人吃的多,但吃的營養嗎?若以充飢或滿足口腹之慾為目的,長期只愛吃零食、速食或泡麵等所謂的垃圾食物,沒有適時補充其他營養素,當身體吸收不到其他像蛋白質或鈣質等營養素,久而久之可能會產生缺乏症或生理功能失調,如便秘、肥胖或長不高等症狀,因此,選食非常重要,但「選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選呢?現代人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中一位50歲男性,日前在吃火鍋後,出現吞嚥困難與間歇性上腹疼痛。經入院檢查,發現是因為誤食魚骨頭後,骨頭以水平方式卡在下段食道,造成罕見之雙側食道穿孔。吃火鍋時記得細嚼慢嚥 避免食道穿孔臺中榮總胸腔外科李明璟醫師表示:「在吃火鍋時,由於食物的溫度較高,民眾進食時,常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