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020年就醫王是他 男子骨關節炎、頭痛1年就診839次

2020年就醫王是他 男子骨關節炎 頭痛1年就診839次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受到新冠疫情衝擊,這1、2年醫療院所門診量大減,但仍有患者天天往醫院跑,2020年就醫次數之冠是1名50多歲罹患骨關節炎、頭痛的男性,1年內就診839次,等於每天至少就醫2次以上。


健保署統計,2019年就醫總件數3.7億件,2020年就醫總件數減少至3.4億件,就醫件數減少2000多萬次,幾乎每個人少看1次門診,但仍有3.3萬人去年就醫次數超過90次。


此外,高就醫次數民眾看病科別,前3名分別為家醫科、內科、耳鼻喉科,醫療費用達39億元,為近3年新高。


該名中年男子因為骨關節炎、頭痛、神經痛,自覺全身疼痛,而到處就醫,從醫學中心看到基層診所,去年就醫次數多達839次,平均1天至少跑2趟。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表示,這位患者係因腳受傷,總覺不舒服,而持續就醫,整年下來,健保支付此民眾的醫療費用約達54.8萬元。


就醫次數第2名為1名40多歲女性,因罹患關節病變、頭痛及目眩等疾病,就醫564次。第3名則是30多歲女性,就醫原因為長期失眠、精神疾病等,就醫555次。


至於今年上半年,雖然5、6月本土疫苗大爆發,但1至6月仍有人就醫次數超過300次,就醫原因仍以關節炎、頭痛為主,總計622人就醫次數超過90次,健保費用達5,000多萬元。


健保統計,國人每年平均就醫15次,平均每月至少就醫診1次,比起「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高出6、7次,這也使得門診醫療費用支出占了健保總額一半以上。


對此,健保署表示,為來將推動整合門診,例如,高齡、糖尿病、新冠肺炎等,減少門診次數,也可能提高一點部分負擔,在醫療資源使用及分配上,仍更為合理。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甲狀腺功能亢進4成有陽痿問題 對症調理擺脫「不舉」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現代人已離不開手機,戴上耳機用手機說話,或是戴上耳機聽音樂已非常普遍;殊不知,長時間使用耳機很傷聽力。醫師呼籲,使用耳機的時間切勿過長,最好是使用一小時,就要休息十分鐘,以免使得聽力受損提早出現。 聽力受損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 亞東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冠華表示,聽力受...

閱讀詳情 »

僅為示意,圖文無關,圖片翻攝自 萬花鏡 女網友生產完後,一直覺得自己太胖, 穿什麼都不好看!老公見她不開心, 便幫她做了這個減肥餐, 裡面放了玉米,玉米含有較多粗纖維, 比一般米飯高4到10倍! 也含有大量的鎂,鎂會促進腸壁蠕動, 可以排除廢物和宿便,便秘問題解決了, 人自然就瘦囉! 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睿睿是一個五歲小男孩,幼兒園老師說他平常表現都還好,但是全班一起讀故事書時,他讀得比較慢,學習新字也比其他小朋友困難,讓爸媽懷疑他是閱讀困難(dyslexia),經視力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弱視導致,經過訓練治療後已大幅改善。 近視造成弱視 影響學習 在幼兒園例行性的視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不少婦女懷孕產檢時,才驚覺自己有B肝,深怕傳染給寶寶而猶豫生不生?其實透過產前篩檢及疫苗注射,可大幅降低風險。醫師建議,婦女懷孕前最好接受B型肝炎標記篩檢、肝功能檢查,可預防生下B肝寶寶。 母嬰垂直傳染 寶寶B肝帶原主因 台大醫院小兒部、肝炎研究中心主治醫師陳慧玲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