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30多歲男子轉移性腦瘤 接受精準放射治療背後有洋蔥

30多歲男子轉移性腦瘤 接受精準放射治療背後有洋蔥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80多歲老奶奶,10年前確診乳癌,病情一直都控制的不錯,然而在今(2020)年2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腦部,不得已接受全腦放射治療,11月檢查下確認腫瘤大幅縮小,但原本能夠自我行動的生活,變得只能坐在輪椅上活動,認知功能也明顯變差,若能用腦部精準放射手術,狀況可能非常不同。


肺癌乳癌易轉移腦部 傳統全腦放射治療副作用極強


台北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懷哲表示,末期癌症病患在精準治療發展下,例如標靶藥物,逐漸可以與癌細胞共存,延長健康生命。而在臨床治療中,肺癌、乳癌、大腸癌等,癌細胞容易轉移腦部,專業判斷不適合開刀時,就會使用放射治療,讓腦部腫瘤縮小,不過卻也可能賠上嚴重副作用和傷害大腦的正常細胞。


楊懷哲解釋,全腦放射治療的照射範圍是整個腦部,對腦部做全面性的照射,不僅癌細胞受到破壞,大腦正常細胞也會同時受傷,還可能加速大腦老化。接受放療的年長者容易加快認知功能退化,智力明顯下降,且因為神經受損的緣故,控制肢體能力變差,行動力也會漸漸不如以往,即便是年輕患者接受全腦放射治療,也會造成反應力下降與記憶力減退。


" target="_blank">


精準放射手術大幅降低放射副作用 打擊腫瘤腦細胞傷害小


楊懷哲指出,醫學界想要降低全腦放射副作用,開發出了精準放射手術,例如加馬刀(Gamma Knife),利用放射線直線行進原理,在環狀機器上設置192個放射設施,治療當下在不同角度同時放出加馬射線,每條射線對大腦細胞都是安全劑量不容易受傷,只有射線交會點才會有破壞效果,以此精準打擊癌細胞,不讓其他正常細胞受到傷害。


楊懷哲提到1名接受精準放射手術案例,30多歲年輕爸爸剛喜獲不滿周歲的雙胞胎寶貝,卻得知自己罹患軟骨肉瘤,並且轉移到大腦,治療時對著自己說:「孩子還小,希望能夠陪伴孩子一同成長。」在接受精準放射手術後,腦部腫瘤明顯改善,大腦幾乎可以說沒有受損,能夠持續工作為家人孩子打拼,現已恢復原本正常生活,看不出原本被評估只剩下不到1年的生命跡象。


精準放射手術給付條件嚴格 未符合資格只能選擇全腦放射治療


國內健保未完全開放精準放射手術,例如加馬刀治療,腫瘤3度空間直徑不大於3.5立方公分,或容積20立方公分,並且腫瘤顆數不得超過3顆,再加上符合其他4項條件下,才給付手術治療費用,但如前述老奶奶個案,因不符合健保給付,接受全腦放射治療,治療結果雖然腫瘤受控制,生活卻再也脫離不了家人照顧。


楊懷哲強調,隨著癌症治療進步,許多病患都能與癌細胞共存,與常人一般幾乎沒有差異,但癌細胞如果轉移到腦部,若不符合健保資格,就難以做精準放射手術,改用傳統腦部放射治療,反而讓患者漸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最後造成患者可能要辭去工作,或長時間仰賴家人照顧起居,使得社會資源也必須大量投入。


醫師呼籲放寬健保給付 可減少整體社會成本


楊懷哲呼籲,健保可參照美、日、韓先進國家的治療條件來放寬給付標準,精準放射手術雖然治療費較高,卻能大幅減少未來的社會成本,例如前述老奶奶如果使用精準放射手術,也許生活行動就不會有太大改變,家人照顧負擔不會那麼沉重。類似案例下,病患家屬或許不用辭去工作,政府的長照與社福資源也能不過度投入,總體而言,對社會整體反而是好事。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這「鉻」不能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 2015/01/2176歲的林婆婆最近幾年因為腎臟功能不好,在醫院洗腎長達五年,直到數月前開始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尿,進一步檢查發現膀胱及左側的輸尿管有腫瘤,證實罹患了泌尿道上皮癌。 所幸林婆婆在經過機器人手術切除腫瘤後,已順利恢復元氣,根據研究,台灣洗腎的病人高居世界第一位,而洗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 冰冷的診間裡,傳來刺耳的洗牙聲,令人聽了毛骨悚然,網路上流傳說,僅管沒有正確的刷牙習慣,只要靠洗牙,就能免除牙周病的風險,真的如此嗎? 醫師提醒,洗牙只是牙周病預防的一環,最重要的,還是正確潔牙習慣的養成,才能常保牙齒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

閱讀詳情 »

長期使用3C產品,當心肩頸痠痛纏上你。現代人不分男女老少,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等3C產品的頻率高,且時間也越來越長。醫師提醒,長時間使用下,若姿勢不正確,會引起肩頸痠痛,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頸椎退化。。市場調查機構Millward Brown,於2014年針對全球共37個國家或地區進行上網...

閱讀詳情 »

年關將近,家家戶戶準備開心過新年,除了大掃除之外,還得忙碌的採買年貨和四處拜年,若是過度勞動或姿勢不正確,很可能在年後就要到復健科門診報到。醫師提醒,大掃除應斟酌每日工作量,最好分散時間清掃或與家人分工,同時要注意姿勢、適度休息並伸展活絡筋骨,才能輕鬆舒服過好年。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張益維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