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3D列印定位準 整治脊椎大利多

3D列印定位準 整治脊椎大利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自從3D列印加入陣容,醫療領域起了許多變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賢德認為,例如脊椎側彎手術的成功率,就可以看到明顯提升。醫師指出,脊椎側彎的治療方法,依據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當彎曲角度超過四十度時,病患外觀會出現明顯改變,嚴重者甚至壓迫到臟器,影響心肺與腸胃功能。此時醫師多半建議開刀矯正及固定。
脊椎側彎傳統手術 風險多時間長
骨科部主治醫師陳賢德表示,日前收治兩位十三歲的患者,有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的問題,彎曲角度大,不僅外觀改變,其中有一位甚至有壓迫到心肺的狀況。醫師評估後,決定採用開刀方式治療,傳統做法是進行脊椎內固定,在每一節脊椎椎弓根打釘,並在脊椎兩側植入金屬鋼條,以機械力學的方式矯正脊椎側彎,存在許多風險,冗長的麻醉時間也對病患不利。
3D列印技術協助 提升手術成功率
在骨科部與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的合作下,將醫療影像立體化,根據病患的脊椎特徵,避開依附在脊椎上的重要神經、血管,定位出落點,幫助醫師精準的將螺釘置入於脊椎中,比現有的手術機器人導航系統更能達到類似的效果,手術成本也相對平價。陳賢德醫師指出,透過3D列印的模型,醫師若能在術前掌握置入螺釘的位置,進行模擬及練習,可有效降低手術時間,提升手術成功率,避免發生放置失準的情形。
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副主任陳怡文表示,透過電腦斷層掃描與3D列印技術的結合,改善了冗長且繁複的手術程序,也讓醫師能進行完整的手術規劃,模擬突發狀況。而設計的手術導板位置精準,可降低麻醉和人為失準的風險,有效預測術後狀況,減少後遺症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4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據媒體近日報導,重慶一位24歲的小夥上廁所玩手機,由於蹲廁太久,加上廁所密閉悶熱,最後缺氧暈倒,頭部受撞擊竟成「植物人」! 這可不是聳人聽聞,小夥子的"悲劇"給那些把衛生間當書報間的人們敲響了警鐘。 廁所是我們每天都要光顧的場所,儘管在廁所的停留時間有限,但廁所卻是猝死和各種疾病的高發地點。據統計,...

閱讀詳情 »

一個將血管壁清理乾淨…有效方子 專家:劉昌偉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北京醫師協會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有一種可怕的東西,它可能出現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它的存在,是血管發出的“求救信號”;...

閱讀詳情 »

一、不要立刻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類黃銅化合物,攝入後經腸道細菌作用轉化為二羥苯甲酸,而攝入的蔬菜中含有硫氰酸鹽,在這兩種化學物質作用下,干擾甲狀腺功能,可導致非碘性甲狀腺腫。 二、不要立刻喝茶。 因為茶葉中含有的單寧可與食物中蛋白和鐵結合,產生不容易吸收的膠體或沉澱物質,長期下去可​​出現缺鐵性貧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