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歲童BB彈塞耳朵 醫籲勿急自掏

4歲童BB彈塞耳朵 醫籲勿急自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四歲男童被爸爸帶至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家人表示在男童的右耳裡面看到白白亮亮的異物,試圖掏出未果,後來在醫護人員及家人一起協助下順利取出BB彈。

BB彈卡外耳狹窄區 醫自製「迴紋針勺」取出

門診治療時,一般科的醫師多半會使用器械將異物夾出或吸出,不過外耳道有幾個狹窄部位,而異物剛好就卡在其狹部區。醫師利用自製迴紋針塑型之勺狀器械,在不傷害外耳道的情況下,小心翼翼的從上端繞過BB彈,從內側往外側勾出。

耳鼻異物勿嘗試自行取出 恐造成周邊黏膜傷害

南投醫院耳鼻喉科賴文森醫師表示,異物塞入耳朵及鼻部經常發生在小小孩身上,一般常見的有珠子、棉花、水銀電池、小玩具等。當家長懷疑孩子耳朵或是鼻腔有異物時,請勿自行嘗試將異物取出,因為很有可能將異物往內推入更深處,或是造成周邊黏膜的傷害。

異物長時間滯留耳鼻 易造成併發症

如果異物長時間滯留於耳朵及鼻腔,則可能會出現感染或其他併發症,應盡早就醫由專科醫師協助取出。賴文森醫師指出,一般耳朵或是鼻腔異物卡住時,醫師會先在門診嘗試將取出異物,但如果幼童無法配合,或是遇到複雜的情況時,則需安排全身麻醉,才能將異物拿出來。

危險物品放高處 多留意孩子行為異狀

由於孩子好奇心重,喜歡將小東西往身上有洞的地方塞。賴文森醫師提醒,家長除了教育他們不能將東西放在體內,也要將家中日常的小東西收拾好或放在高處,避免讓小朋友自行拿取,另外也要多留意孩子的行為,若發現異狀應盡早就醫,降低異物在身體內所造成的傷害。

【延伸閱讀】

大腸癌術後靠中醫調理 扶正祛邪生活品質大躍進

甩開晚期卵巢癌復發夢魘 讓她暢玩歐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4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癌症時鐘加快16秒!衛福部國健署發布2017年全台癌症發生數據,每4分42秒就有1人確診癌症,相對2016年4分58秒加快16秒,新發癌症人數11萬1,684人,相較前1年成長5,852人,但發生率增加死亡率卻下降,原因就在於國健署推廣癌症癌篩檢的人數增加,讓早期診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在家門口、陽臺或戶外抽菸影響有多大!一位過敏兒最近氣喘突然嚴重發作,竟是父親在家吸菸引起。臺中慈濟醫院小兒過敏科醫師余孟恭呼籲,疫情雖已趨緩,不少家長陪孩子的時間變多,請有菸癮的家長為了孩子,盡早戒菸!氣喘再度發作 二手菸害誘發余孟恭醫師指出,受疫情影響,過敏兒回診量減...

閱讀詳情 »

懷孕3階段養胎建議.確保母胎都健康 文/李藹芬.劉敏涵 採訪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王培儀.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躍翰健康學苑總監黃如玉(依文章出現順序排列) 每位孕媽咪都期待生出健康寶寶,因此,孕期最關心的就是如何養胎?但希望胎兒健康的前提,母體健康也不能輕...

閱讀詳情 »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腸胃科主任黃清峯 父母養孩子,總怕孩子吃得少,尤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胖嘟嘟,更是煩惱自己的孩子怎麼吃都吃不胖,是不是腸道吸收狀況有問題?然而,期待腸道吸收狀況好,應先從建立均衡飲食習慣開始! 一直以來,孩子胖嘟嘟或是瘦巴巴,總是被長輩拿來評斷父母會不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