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歲童BB彈塞耳朵 醫籲勿急自掏

4歲童BB彈塞耳朵 醫籲勿急自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四歲男童被爸爸帶至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家人表示在男童的右耳裡面看到白白亮亮的異物,試圖掏出未果,後來在醫護人員及家人一起協助下順利取出BB彈。

BB彈卡外耳狹窄區 醫自製「迴紋針勺」取出

門診治療時,一般科的醫師多半會使用器械將異物夾出或吸出,不過外耳道有幾個狹窄部位,而異物剛好就卡在其狹部區。醫師利用自製迴紋針塑型之勺狀器械,在不傷害外耳道的情況下,小心翼翼的從上端繞過BB彈,從內側往外側勾出。

耳鼻異物勿嘗試自行取出 恐造成周邊黏膜傷害

南投醫院耳鼻喉科賴文森醫師表示,異物塞入耳朵及鼻部經常發生在小小孩身上,一般常見的有珠子、棉花、水銀電池、小玩具等。當家長懷疑孩子耳朵或是鼻腔有異物時,請勿自行嘗試將異物取出,因為很有可能將異物往內推入更深處,或是造成周邊黏膜的傷害。

異物長時間滯留耳鼻 易造成併發症

如果異物長時間滯留於耳朵及鼻腔,則可能會出現感染或其他併發症,應盡早就醫由專科醫師協助取出。賴文森醫師指出,一般耳朵或是鼻腔異物卡住時,醫師會先在門診嘗試將取出異物,但如果幼童無法配合,或是遇到複雜的情況時,則需安排全身麻醉,才能將異物拿出來。

危險物品放高處 多留意孩子行為異狀

由於孩子好奇心重,喜歡將小東西往身上有洞的地方塞。賴文森醫師提醒,家長除了教育他們不能將東西放在體內,也要將家中日常的小東西收拾好或放在高處,避免讓小朋友自行拿取,另外也要多留意孩子的行為,若發現異狀應盡早就醫,降低異物在身體內所造成的傷害。

【延伸閱讀】

大腸癌術後靠中醫調理 扶正祛邪生活品質大躍進

甩開晚期卵巢癌復發夢魘 讓她暢玩歐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4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成大研發「戰疫型」防護罩,保護醫護英雄!新冠肺炎延燒,第一線醫護人員救人時面臨高風險,例如插管治療剛好用在病毒「最佳傳染途徑」的呼吸道。對此,成大醫院急診部研發出用於插管治療的「戰疫型」防護罩,避免救治時遭病人的分泌物噴濺,增感染風險。研發者急診部方品惠醫師表示,戰疫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晚期卵巢癌患者要勇敢面對疾病,不要害怕化療!」談及無聲殺手卵巢癌,台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鄭文芳教授表示,逾半數患者誤以為是消化道疾病,發現多為晚期,且常表示只想接受手術卻不願意化療,呼籲患者遵循正規治療,對於新診斷為晚期卵巢癌之病人,若第一線接受含鉑化療有效,可接受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32歲的麗麗,是第一次懷孕的準媽媽,也是一位需要公車轉捷運的通勤上班族,最近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流行,麗麗非常擔心和緊張,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胎兒免於感染,也擔心萬一真的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會不會造成自己和小孩的健康問題?孕婦若感染新冠肺炎 易成重症危險族群國泰綜合醫院婦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別忽略長輩的聽力障礙!阿淑阿嬤(化名)因為聽力問題沒自信,甚至不敢幫女兒帶孫女,直到配戴合適的助聽器後自信心跟著來,在二孫女出生後就很開心的接到身邊來帶。除了減輕女兒負擔並專心工作之外,自己也可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別忽略聽力問題 長期恐與失智風險有關聽力問題常被忽略。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