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0歲青壯年也罹帕金森氏病 北醫深部腦刺激術助重生

40歲青壯年也罹帕金森氏病 北醫深部腦刺激術助重生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別以為帕金森氏病是老年人專利。張先生初次發病時年僅40歲,毫無預期出現手部顫抖、走路拖行等動作緩慢症狀,還以為是脊椎病變壓迫神經;確診為帕金森氏病後以藥物控制10餘年,隨著病程發展走路開始容易跌倒,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治療團隊評估須以深部腦刺激手術介入,術後張先生不再跌跌撞撞,不僅可長時間走路,還要挑戰路跑,迎向嶄新人生。

時值4月11日世界帕金森日前夕,北醫附醫神經內外科的帕金森氏病治療團隊齊聚祝福張先生,盼由他的術後新生活,鼓勵更多病友。

帕金森氏病 全台近4萬人罹病

北醫附醫神經內科葉篤學主任指出,帕金森氏病是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僅次於失智症,好發年齡為50-60歲,65歲以上的人口約有1%罹患帕金森氏病,80歲以上人口約有2%-4%,全台近4萬人罹病;然而,門診也有40歲發病的中壯年,由於正值人生顛峰,衝擊可想而知。

多數帕金森氏病 內外在環境交互而發生

北醫附醫兒童神經外科主任暨神經外科陳淑美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病是因人體的中腦黑質退化細胞漸漸凋亡,負責神經傳遞的多巴胺減少,無法正確傳遞神經訊息,多巴胺減少50%-60%即會出現帕金森氏病的症狀。

葉篤學主任說,初期症狀如靜止狀態時,單邊手部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病人常是不自主也不自覺,而是身邊親友察覺有異,例如臉部表情僵硬如撲克臉,也有病人走路時單手橫放胸前,宛如拿破崙。

葉篤學主任指出,多數帕金森氏病的病人為偶發性,因內在遺傳因子與外在環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導致神經元退化凋亡而造成臨床症狀;約10%的病人為遺傳性,包括有家族史、年輕發病,病程發展較為緩慢。台灣最常見的基因異常為PRKN、PINK1和GBA,偶有ATP13A2、PLA2G6,而LRRK2(G2385R及R1628P)為危險因子。

藥效衰退 深部腦刺激術可做輔助療法

陳淑美主任表示,帕金森氏病的初中期可透過藥物有效改善症狀,維持正常生活與工作能力,但因屬於進行性疾病,相當比例的病人會產生藥物併發症,特別是藥效衰退,出現開關現象、平衡感變差、走路容易跌倒,影響正常行動能力和生活品質時,即可考慮透過深部腦刺激術的外科介入做為輔助藥物的治療方法。北醫附醫由神經內外科組成治療團隊,迄今完成4例深部腦刺激術;健保署也分別於2015年納入部分給付電池刺激器、2019年起給付全套器材含植入電極與電池刺激器。

帕金森氏病可以治療 多數患者可改善

陳淑美主任提醒,並非所有帕金森氏病的病人均適合接受外科手術,臨床上多半是發病7-12年後,出現藥效衰退,開關現象和異動症,才會評估是否需要輔以外科手術,病人也要接受多項評估,例如確認對左多巴藥物的反應、排除其他腦部疾病或不適合手術的情形等,才會建議手術,於腦部植入微電極,持續高頻刺激深層腦核,藉由重整運動迴路,改善症狀。

葉篤學主任強調,帕金森氏病是可以治療、相對良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多數病患在10-20年內,都能得到相當程度的症狀改善;關鍵是早期發現,透過藥物治療及適當運動,保持樂觀心態,與疾病和平共存,維持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心臟不適找不出原因? 最新心臟監測器精準揪潛在疾病

胃腸道基質瘤治療新趨勢: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黃軍瑋報導)不少民眾雖然每天吃好、睡好,但臉上還是充滿倦容,醫師分析,亞洲人因先天骨骼、皮膚因素,很容易產生倦容。醫美開業診所院長林立荃醫師說明,過了25歲,皮膚、肌肉失去彈性與支撐,加上沒注意飲食、生活習慣,沒注意保養,皮膚老化現象就會提早發生。想和臉上倦容說掰掰,光靠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台灣是美食王國,但不少招牌的「國民美食」卻恐怕是害台灣年輕人罹癌的推手! 國內大腸直腸癌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主任王輝明說,近年統計, 國人40歲以下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年輕人口,占比增至7%,背後原因推估跟從小愛吃鹽酥雞、香腸、燒烤等國民美食吃到大脫不了關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目前正夯的755皮秒雷射讓好多女星趨之若騖,就連當紅女星范冰冰也特別來台體驗,治療之後,整個人不只容光煥發,甚至年輕許多,更加美艷迷人,致使到醫美院所做皮秒雷射的民眾越來越多。然而,坊間皮秒雷射種類原來不只一種,而755皮秒雷射儀器有其專利技術,甚至還有很多臨床研究證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過往提到肺癌,多以5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為主,近年臨床診斷卻顯現肺癌有年輕化與女性化的趨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李玫萱醫師指出,30至50歲罹患肺癌的患者屢見不鮮外,更有數據顯示女性罹患肺癌的風險是男性的6倍,癌症病患性別統計也證實女性占比高於男性,而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