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B肝帶原是隱形的殺手? 罹肝癌風險高出150倍

B肝帶原是隱形的殺手? 罹肝癌風險高出150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據統計,肝癌的病患中,約有60%的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他們相較於一般人罹患肝癌的機率大150倍,若已經出現肝硬化罹癌機率更高!因此B肝帶原者不可忽視罹患肝癌的潛在危險性。基隆長庚醫院胃腸科張家昌醫師表示,即使是不活動性帶原者,每年也有0.1%比例的病患會得到肝癌,因此即使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每半年必須做超音波檢查,追蹤肝臟生化檢驗及甲型胎兒蛋白,才能及早發現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不治療嚴重恐造成肝硬化 每年有4%產生併發症   B肝帶原是隱形的殺手? 罹肝癌風險高出150倍

感染B型肝炎可分為母子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途徑,台灣有近9成的B肝患者是母子傳染。張醫師表示母子垂直傳染途徑,母親為e抗原陽性者有90%的子女會罹患B肝帶原者,母親為e抗原陰性者有5-10%的子女成為B肝帶原者,成人後才得到感染則只有小於5%。所謂慢性B肝帶原是指表面抗原存在體內超過六個月,即稱為慢性感染。張醫師進一步表示,B肝帶原者若產生慢性肝炎,若不加以治療,讓B肝病毒持續在肝臟內活動產生纖維化,就可能會變成肝硬化,每年大概有4%會產生肝硬化,肝硬化會衍生併發症包含靜脈曲張、腹水、肝昏迷、及肝癌等,進而導致死亡。

B肝治療簡單有效 長期追蹤、治療不可少

目前尚無可以根除B型肝炎的藥物,但是有很好的抗B肝病毒藥物可以有效抑制B肝病毒,控制肝炎,減少肝臟纖維化,進而避免產生肝硬化,即使有肝硬化的B肝患者也可藉由抗B肝病毒藥物的治療減少併發症出現,甚至肝癌產生。抗病毒藥物最近更發展出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藥物,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功能,只要一天服用一顆,副作用低且不需依照腎功能調整劑量,患者也不需遵守飯前或飯後才能服藥,大大提升病人用藥方便性,目前這些藥物都有健保給付。張家昌醫師提醒,一旦有B肝帶原,不管肝功能是否正常都必須要定期追蹤,若是異常更需要接受治療。過去二十年來健保供應抗病毒藥物長期治療下,肝臟發炎減少,台灣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率也逐年下降。

化療的B肝患者需預防性投藥 即使停藥也要當心

張家昌醫師也提到,癌症患者有B肝表面抗原陽性需進行化療藥物治療,也會提供B肝預防性抗病毒藥物投藥,以避免B型肝炎復發。他分享一位患有乳癌合併糖尿病的奶奶,在化療當中預防性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化療結束後繼續服藥六個月依健保用藥規範停藥,雖然有依照醫師指示,每三個月回診抽血檢查,卻在半年後肝功能飆高併產生嚴重黃疸而因此住院。所幸她再次緊急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疾病才得以控制。張醫師呼籲,B肝目前無法根治,停藥後的回診追蹤很重要,才不會留下憾事。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自購第3批美國莫德納疫苗,今(30)日長榮班機由阿姆斯特丹載運,下午16時46分抵達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希望10月能夠達到疫苗覆蓋率60%,第3劑疫苗施打與購買計畫,已經開始談判與計畫;另外,施打新冠疫苗後死亡個案再增加12例,與原通報危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小陳每天下班後會去河濱公園跑步,面對新冠疫情3級警戒,偶爾還是會戴上口罩出門運動,但是隨著天氣日漸炎熱,戴著口罩跑步實在不舒服,上個月還有民眾戴口罩夜跑昏倒的新聞,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防止戴口罩運動又不會缺氧昏倒? 新竹臺大分院復健部林孟廷醫師表示,新聞中未提及該男子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北市板橋大遠百、三重湯城園區、高雄市鳳山一處社區大樓,分別傳出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板橋大遠百預計有1,500人快篩,三重湯城園區啟動企業自主快篩,高雄市鳳山社區大樓住民全數居家隔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目前已開放居家快篩,就是希望能加快找出隱形個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4歲的黃先生是經商有成的企業家,長期覺得上腹部悶漲不舒服,但是一直沒有去看醫生,最近才被太太拖著來消化內科門診。醫師第一眼看到他,發現臉色蠟黃,手腳瘦小卻肚子脹大透著古怪。黃先生表示,30年前曾經被醫師診斷過B型肝炎,這麼多年以來都沒有任何不舒服,也從不放在心上。抽血與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