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不會死的癌症」 類風溼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

「不會死的癌症」 類風溼性關節炎

中年婦女的噩夢!關節腫脹、晨僵,骨骼破壞歪斜,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許多人常碰到的問題,雖然致病原因不明,但是許多患者只要病症一發作起來,關節紅腫,無法自由活動,除了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外,學習各種生活中的小撇步也是預防關節過度使用、惡化的另一項選擇!

手指變形 筷子拿不好、毛巾擰不乾

類風溼性關節炎(RA),也有人稱它為「不會死的癌症」,身為病友之一的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瑗表示,剛發病時,指關節會腫得像小饅頭,紅腫、熱痛,指骨關節像是瘀青一樣,筷子拿不好、毛巾擰不乾,直到後來手指關節開始呈現對稱性發炎,後來下肢、膝關節也開始發生腫痛症狀,才讓她驚覺「不治之症」已找上門。

ESR指數異常 小心RA找上門

她表示,當健檢報告顯示ESR指數異常,就要小心類風溼性關節炎(RA)的發生,ESR指數又稱為紅血球沉降率,數字越低越好,是一種間接測量發炎蛋白質的方法,代表身體的發炎機制,醫師可藉由觀察ESR指數了解病人、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並及時給予治療,對免疫風濕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疑似RA 醫師可為病人申請檢驗補助

從前因資訊不發達,許多病友常因不了解病症拖延治療,現代醫院分科方便了解,只要懷疑是RA病友,都可以利用AntiCCP檢驗,AntiCCP是一種類風溼性關節炎診斷抗體,若AntiCCP呈現陽性,很可能表示已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張玲瑗理事長表示,多虧AntiCCP血清檢驗,病友可以馬上得知結果,不致讓病友走太多冤枉路。

食衣住行 防止病痛如影隨行

多數病友為中年婦女,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從發病起,等於要與病痛生活一輩子,又因中年婦女要整頓家事,處理生活重擔,理事長提醒,從生活方面小心預防,才不致讓病痛如影隨形:

‧    食/

盡量多吃蔬菜、減少濃湯、補湯類攝取,減少任何導致身體發炎的機會。

‧    衣/

不要穿有扣子的衣服,以寬鬆方便、拉鍊式的衣物為主,早晨起床、晚上睡前可以戴手套、穿襪子保暖關節。

‧    住/

家中水龍頭若是轉式水龍頭,可以改裝為撥桿式或電子感應式。

‧    行/

出門帶拐杖,有電梯就不要走路,保護關節安全,行動慢一點預防跌倒。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85歲的老婦,去年不慎跌倒造成腦出血,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發現她記憶力明顯衰退,且合併有尿失禁、步態不穩而反覆跌倒的症狀;進一步檢查。老婦有典型「常壓性水腦症」的三大症狀,若是不治療,恐會日益嚴重,除了失去自我照顧能力外,也會提高家庭經濟負擔,建議透過手術改...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孕婦莫名腹痛別輕忽,當心潛藏危機!一名懷28週雙胞胎的孕婦,因天冷嘴饞吃麻辣鍋,隔天卻嚴重上腹痛,經診斷為高血脂引發急性胰臟炎,緊急從產檢醫院轉至萬芳醫院急診室,最後在萬芳醫院婦產科、消化內科與內科加護病房團隊合力下,成功保住媽媽與寶寶的性命。 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78歲的王姓女子,曾因甲狀腺切除手術,所以需每日服用甲狀腺素藥物,以避免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問題。但是她服藥一陣子後覺得身體改善許多,因而疏忽吃藥半年且未回診追蹤,而後出現全身沒力、浮腫、易喘等狀況,且嚴重到呼吸困難,緊急送醫檢查,發現已出現心包膜積水,進行各種...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擁擠的環境裡,像是安養院、軍隊、學校宿舍、監獄、醫院等地方,經常會有疥瘡這種皮膚病的發生。皮膚科醫師說,疥蟲通常經由人與人的親密接觸而傳染,患者帶有疥蟲的衣服、毛巾、床單、被單或傢俱也有可能傳播疥蟲,一般來說初次感染會有2-6週的潛伏期,二次感染約1-4天會出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