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不會死的癌症」 類風溼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

「不會死的癌症」 類風溼性關節炎

中年婦女的噩夢!關節腫脹、晨僵,骨骼破壞歪斜,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許多人常碰到的問題,雖然致病原因不明,但是許多患者只要病症一發作起來,關節紅腫,無法自由活動,除了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外,學習各種生活中的小撇步也是預防關節過度使用、惡化的另一項選擇!

手指變形 筷子拿不好、毛巾擰不乾

類風溼性關節炎(RA),也有人稱它為「不會死的癌症」,身為病友之一的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瑗表示,剛發病時,指關節會腫得像小饅頭,紅腫、熱痛,指骨關節像是瘀青一樣,筷子拿不好、毛巾擰不乾,直到後來手指關節開始呈現對稱性發炎,後來下肢、膝關節也開始發生腫痛症狀,才讓她驚覺「不治之症」已找上門。

ESR指數異常 小心RA找上門

她表示,當健檢報告顯示ESR指數異常,就要小心類風溼性關節炎(RA)的發生,ESR指數又稱為紅血球沉降率,數字越低越好,是一種間接測量發炎蛋白質的方法,代表身體的發炎機制,醫師可藉由觀察ESR指數了解病人、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並及時給予治療,對免疫風濕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疑似RA 醫師可為病人申請檢驗補助

從前因資訊不發達,許多病友常因不了解病症拖延治療,現代醫院分科方便了解,只要懷疑是RA病友,都可以利用AntiCCP檢驗,AntiCCP是一種類風溼性關節炎診斷抗體,若AntiCCP呈現陽性,很可能表示已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張玲瑗理事長表示,多虧AntiCCP血清檢驗,病友可以馬上得知結果,不致讓病友走太多冤枉路。

食衣住行 防止病痛如影隨行

多數病友為中年婦女,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從發病起,等於要與病痛生活一輩子,又因中年婦女要整頓家事,處理生活重擔,理事長提醒,從生活方面小心預防,才不致讓病痛如影隨形:

‧    食/

盡量多吃蔬菜、減少濃湯、補湯類攝取,減少任何導致身體發炎的機會。

‧    衣/

不要穿有扣子的衣服,以寬鬆方便、拉鍊式的衣物為主,早晨起床、晚上睡前可以戴手套、穿襪子保暖關節。

‧    住/

家中水龍頭若是轉式水龍頭,可以改裝為撥桿式或電子感應式。

‧    行/

出門帶拐杖,有電梯就不要走路,保護關節安全,行動慢一點預防跌倒。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邱先生自從退休後,自己一人留在住家卻足不出戶也不喜歡與鄰居往來,直到有天好友上門探望發現他的精神沮喪,且有情緒不穩情形,因此,就想辦法找開始強迫他外出活動,這時剛好得知社區聯合辦了健走隊,強力邀約他參與,隨著每週的健走活動他也逐漸與社區熟絡進而打開其心防能主動...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外食族的增加,使得罹患高血壓的人正日益年輕化,在最新國民營養調查中發現,成年女性每日平均攝取鈉3567毫克(8.9克鹽)、男性4579毫克(11.4克鹽),遠高過衛生福利部建議一天所攝取的2400毫克(6克鹽)。 不僅如此,根據福利部公...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人的臉上有數不清的毛囊,但你知道,臉上毛囊,其實是許多看不見的蟲蟲,最「宜居」的所在地嗎?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人的臉上至少住了兩種蟎蟲,會在白天吸取人類油脂維生,晚上則會悄悄的爬出毛囊,在人臉上「散步」。   此蟲未來可研究人類遷移歷史 此研...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了分析我國成年人,其慢性疾病的罹患分布與生活型態,中央研究院自兩年前,開始建立所謂的台灣人體資料庫,以利追蹤及進行大規模的資料研究,而目前,歷經兩年的資料庫蒐集,已累計的兩萬五千筆的龐大資料,而資料顯示,我國成年人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早已超越民眾的想像! &nbs...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