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老化的速度世界第一!」全台高齡照護收費總精算 你付得起老後這本帳?

走在公園裡,常見外勞推著坐在輪椅上曬太陽的老人,全台有近20萬的外籍看護工,但若外勞輸出國減少或取消這20萬名額,龐大的照護問題將落在誰身上?

長照領域需要龐大的財源與人力,現今看來仍短缺。但台灣變老的速度太快了,長照議題不能只靠政府,每個人都應正視自己的老後生活規畫。

文/張嘉伶、洪綾襄

不敢想像這麼孝順的媳婦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2016年1月26日,各大報都刊登一則震撼的新聞《全台最孝順媳婦,悶死公公再尋短》,鄰居不敢相信這位一直照顧阿嬤和婆婆直到過世的媳婦,會做出這種事;她的公公3年前被檢查出罹患肝癌,長媳的她,白天當看護工,中午要趕回家準備午餐給公公吃,晚間還得繼續照顧,工作、家庭兩頭燒長達10年。

台灣短短7年火速崩老
長照政策牛步化 你該怎麼辦? 

「台灣老化的速度世界第一!」全台高齡照護收費總精算 你付得起老後這本帳?

如果這位媳婦有幫手,讓她有喘息空間,而非擔子都落在她身上,悲劇可能不會發生。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痛批,這根本就是中央、地方政府「牛步化長照政策殺人」,再不關切這問題,類似悲劇恐將一再上演!

「台灣老化的速度世界第一!」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指出,台灣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從2018年的14.6%,至2025年跳升到20.1%,短短7年就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年,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超過14歲以下的人口數量,首度交叉翻轉,台灣人口結構已出現變化,老人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老人照護問題將愈來愈嚴重。

目前,台灣2300萬人中,約12%、276萬名老人,這其中又有16.5%、約46萬人屬於失能或失智;有4萬人住在養護機構,近4萬人住在護理之家,高達近20萬人聘請外籍看護工,剩下17萬老人,幸運的有家人照顧,但如前述新聞情況,拖垮照顧者,最慘的根本乏人照顧。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外勞輸出國若減少或取消名額,這20萬的龐大照護缺口,將落在誰身上?

為新任總統蔡英文規畫長照政策的林萬億表示,除了獨居老人,每個家庭裡通常有一個主要照護者,公共資源必須去支持這個人,給予喘息服務和照護訓練,像德國還給予照顧者津貼。

事實上,依照老人不同情況,所需照護也不同;一般可分成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三種。例如,有些只須專業人士去做居家服務,陪伴、送餐、做復健、協助老人翻身、餵餐、定時吃藥等,以維持老人健康。另外還有到宅醫護,林萬億表示,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還有醫師往診,目的就是盡量不要讓老人住院,「老人不是病人,他只是衰老的人,有時只要量量血壓、定期照顧一些慢性病。」

如有更進一步需求,社區式的照護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日間照顧就像過去把小孩送到托兒所、現在則把老人送到托老所,讓老人有人陪伴、照顧,還有事可做,也多了社交生活,家人可得到喘息機會,收費又比送往全天候的養護機構便宜。最後一端才是機構的住宿型照顧,通常是失能、須插管的老人,家庭無能力專職照顧者,才送到這類養護機構…

 

【相關報導】

科技智慧宅好變通 打造老年人宜居生活空間

申請外籍看護完全教戰 搞懂聘雇管道 善用政府資訊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財訊雙週刊》官方網站;《財訊雙週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首批AZ疫苗開打後,陸陸續續有不良反應事件通報湧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6)日公布最新通報,又多5件,總數已累計有14件,但多是發燒、肌肉痠痛、接種部位腫痛等非嚴重不良反應事件。至於首起歸類為「其他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的亞東醫院護理師,身體狀況已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社工辛苦了!衛生福利部要送「陳中部長咖啡」慰勞。衛福部今(26)日宣布結合全家便利商店,將提供2萬杯拿鐵咖啡,讓全國的社會工作人員免費喝咖啡、喘口氣,同時為社工加油,而咖啡兌換券將隨著衛福部長陳時中給予每位社工的感謝卡一同寄發出去,社工人員可在今年6月30日前憑卡兌換...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金曲歌后詹雅雯近期傳出確診巴金森氏症,引發關注,曾在小巨蛋與詹雅雯同台飆唱的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26)日透露,昨晚和詹雅雯通過電話,答應她明年5月若開演唱會,還會再去當來賓「第2次我也敢去啊」,希望能給在病中的詹雅雯帶來正向的...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呂怡潔、李盛雯 / 高雄報導 現代人社交應酬多,大多會選擇非侵入式、恢復期較短的微整形來讓臉蛋更精緻。美塑館院長劉家瑋透露時下最新趨勢為複合式線雕,為臉部拉提療程加上施打膠原蛋白增生劑的技術,可讓臉部達到1+1大於2,緊實又澎潤的效果。 劉家瑋表示,拉皮埋線療程,會根據下垂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