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老化的速度世界第一!」全台高齡照護收費總精算 你付得起老後這本帳?

走在公園裡,常見外勞推著坐在輪椅上曬太陽的老人,全台有近20萬的外籍看護工,但若外勞輸出國減少或取消這20萬名額,龐大的照護問題將落在誰身上?

長照領域需要龐大的財源與人力,現今看來仍短缺。但台灣變老的速度太快了,長照議題不能只靠政府,每個人都應正視自己的老後生活規畫。

文/張嘉伶、洪綾襄

不敢想像這麼孝順的媳婦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2016年1月26日,各大報都刊登一則震撼的新聞《全台最孝順媳婦,悶死公公再尋短》,鄰居不敢相信這位一直照顧阿嬤和婆婆直到過世的媳婦,會做出這種事;她的公公3年前被檢查出罹患肝癌,長媳的她,白天當看護工,中午要趕回家準備午餐給公公吃,晚間還得繼續照顧,工作、家庭兩頭燒長達10年。

台灣短短7年火速崩老
長照政策牛步化 你該怎麼辦? 

「台灣老化的速度世界第一!」全台高齡照護收費總精算 你付得起老後這本帳?

如果這位媳婦有幫手,讓她有喘息空間,而非擔子都落在她身上,悲劇可能不會發生。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痛批,這根本就是中央、地方政府「牛步化長照政策殺人」,再不關切這問題,類似悲劇恐將一再上演!

「台灣老化的速度世界第一!」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指出,台灣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從2018年的14.6%,至2025年跳升到20.1%,短短7年就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年,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超過14歲以下的人口數量,首度交叉翻轉,台灣人口結構已出現變化,老人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老人照護問題將愈來愈嚴重。

目前,台灣2300萬人中,約12%、276萬名老人,這其中又有16.5%、約46萬人屬於失能或失智;有4萬人住在養護機構,近4萬人住在護理之家,高達近20萬人聘請外籍看護工,剩下17萬老人,幸運的有家人照顧,但如前述新聞情況,拖垮照顧者,最慘的根本乏人照顧。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外勞輸出國若減少或取消名額,這20萬的龐大照護缺口,將落在誰身上?

為新任總統蔡英文規畫長照政策的林萬億表示,除了獨居老人,每個家庭裡通常有一個主要照護者,公共資源必須去支持這個人,給予喘息服務和照護訓練,像德國還給予照顧者津貼。

事實上,依照老人不同情況,所需照護也不同;一般可分成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三種。例如,有些只須專業人士去做居家服務,陪伴、送餐、做復健、協助老人翻身、餵餐、定時吃藥等,以維持老人健康。另外還有到宅醫護,林萬億表示,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還有醫師往診,目的就是盡量不要讓老人住院,「老人不是病人,他只是衰老的人,有時只要量量血壓、定期照顧一些慢性病。」

如有更進一步需求,社區式的照護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日間照顧就像過去把小孩送到托兒所、現在則把老人送到托老所,讓老人有人陪伴、照顧,還有事可做,也多了社交生活,家人可得到喘息機會,收費又比送往全天候的養護機構便宜。最後一端才是機構的住宿型照顧,通常是失能、須插管的老人,家庭無能力專職照顧者,才送到這類養護機構…

 

【相關報導】

科技智慧宅好變通 打造老年人宜居生活空間

申請外籍看護完全教戰 搞懂聘雇管道 善用政府資訊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財訊雙週刊》官方網站;《財訊雙週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常見NG觀念:紙尿布比布尿布好 錯!寶寶在三歲前會用掉至少五千片紙尿布!方便的紙尿布卻含有多達兩百種的化合物。布尿布雖易濕悶,但卻能幫助寶寶熟悉如廁感,也可知寶寶有沒有喝下足夠的水。 常見NG觀念:用抗菌濕紙巾清潔寶寶 錯!濕紙巾為了抗菌,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劑和抗菌劑。長期接觸容易破壞皮膚自身的防護能...

閱讀詳情 »

很多二三十歲的女孩子看病,她們普遍都有一個現象,很多女孩子居然把十個手指甲都塗上各種顏色的指甲油,甚至有些腳趾上的甲片也塗上了五彩繽紛的指甲油。先是不在意,但後來發現,這些塗指甲油的女孩子來看病,大都有煩躁胸肋脹,失眠,脾氣急,甚至眼睛脹,頭痛等氣機鬱結的中醫辨證特點。有個女的,26歲,長期焦慮緊...

閱讀詳情 »

癌症地雷區 在一九八○年代晚期,我曾受邀到加拿大蒙特婁首屈一指的麥基爾大學醫學院,在查房會議(Grand Rounds)演講。演講時我們尚未發表在全中國所進行的研究(我在《救命飲食》中曾深入討論),因此只依據我們對蛋白質的研究及其他研究團體的數項觀察,提出三項癌症與營養失衡的關聯。我提出一些研究結果...

閱讀詳情 »

圖說:飯前吃一整個帶皮的蘋果,再配上一杯水,可以降低食慾。(123RF 免權利金圖像)欣傳媒 finely.me大多數人在吃蘋果時,習慣把皮給削掉,但這的動作,可是將蘋果大量的營養素也給削掉了,因為與果肉相比,蘋果皮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美國《預防》雜誌來將蘋果皮列為天然護膚食物之一,主要因為蘋果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