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明明已經將膽囊切除了,為什麼還有類似膽結石的症狀出現?曾有報導指出一位年近70的男性,一年前因膽結石切除了膽囊,沒想到近期又開始出現右腹部悶痛、腹瀉等症狀,就醫後才發現,這回,竟得了「膽管結石」。

 

10%的患病風險

「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衛生福利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莊家舜表示,膽囊切除後,若是飲食仍然過於油膩,沒有遵守高纖、低油脂的飲食原則,還是有可能產生膽管結石,約有10%的機率。

雖然已經將膽囊切除了,但肝臟仍會繼續分泌膽汁,當食物進到腸道時會促進膽囊的收縮,並將膽汁輸送到十二指腸,以利食物的吸收與消化。因此,這時候如果還是沒有控制飲食,人體依舊容易產生「壞的膽固醇」,使膽管部分產生結石。

臨床上的症狀與膽結石相似,同樣以上腹部、右上腹與右肩的疼痛、噁心想吐等症狀表現,不同的是,膽管結石的黃疸症狀較為顯著,通常能明顯察覺皮膚與眼白等部位呈現黃色的狀態。

 

飲食調整與定期追蹤

「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莊家舜醫師強調,現代人飲食精緻,膽結石與膽管結石的患者人數更是年年增加,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均衡正確的飲食,保持餐餐有蔬果的習慣,盡量少吃過於油膩的食物,是最重要的法則。

此外,倘若本身有慢性的膽結石或膽管結石,也不能因為症狀沒有時常發生,就不注意飲食原則,最好每半年到醫院檢查一次,確認結石的問題是否有其他變化,預防引起其他疾病,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2種壞習慣,小心「無膽」人生

右上腹劇痛?小心急性膽囊炎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談到「痛風」,多數人的直覺都會想到「大魚大肉、吃太好、常喝酒」,但你有想過其實可能是藥物所造成的嗎?微笑藥師藥局廖偉呈藥師表示,部分藥物的確可能引起血中尿酸值快速上升而促使急性痛風發作,因此,若有高尿酸問題或有痛風病史者,在領藥、用藥前不妨主動告知個人痛風病史,以避免因用藥治病而誘發痛風問題喔!  ...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前立委蔡啟芳因嚴重肺阻塞日前進行肺部移植手術。醫師提醒,肺阻塞在台灣一年奪走5000條性命,患者90%以上都是老菸槍,「咳、痰、喘」症狀是重要警訊,務必戒菸並就醫治療。  全球每10秒有1人死於肺阻塞蔡啟芳之子、立委蔡易餘指出,蔡啟芳因長期抽菸,罹患肺阻塞已...

閱讀詳情 »

隨著天氣轉熱,玩水、游泳是天然的消暑行程,但在疫情期間游泳是否具有染疫風險呢?美國疾病管制署指出,當前研究認為,目前尚無任何證據指出新冠肺炎病毒會藉由水來傳散,且泳池、水療等處只要透過添加氯、溴等方式即可查到消毒殺菌、抑制病毒的作用。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提醒,飛沫傳染仍是目前新冠病毒最主要的傳染途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科技部109年「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由124組全台大專院校及學研機構隊伍報名中,遴選出40組潛力新創團隊,歷經近5個月核心課程與3個階段的淘汰賽制洗禮,本月3日公布第1梯決選結果,圖靈鏈、膜淨材料、Knit Knotter、碳矽半導體及晶易求精團隊等5個團隊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