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浙江大學實驗室給你最權威的答案!



養生界一直有種說法,隔夜菜,特別是隔夜蔬菜不能吃,說隔夜菜中有大量細菌,而且亞硝酸鹽含量很高。真是這樣的嗎?如果超標,到底有多嚴重?

為了測測隔夜菜亞硝酸鹽的含量,實驗小組請杭州一家知名中高檔連鎖餐廳的廚師燒了4個菜: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和紅燒鯽魚。4個菜燒好後,為了讓大家對剩菜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有個更客觀的瞭解,特地將4個菜分成了4份,分別裝入一次性降解餐盒,包上保鮮膜後,分別貼上半小時、6小時、18小時、24小時的標籤。然後,將這些樣本都放進實驗室冰箱,在4℃下冷藏,這個溫度也是普通家用冰箱設置的溫度。

 

放置半小時


  出鍋後半小時,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這三個菜的檢測結果是,亞硝酸鹽含量都沒有超過我國《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最高限值。但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比韭菜炒蛋和炒青菜要高。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浙江大學實驗室給你最權威的答案!

  對此實驗人員說,肉類菜餚一般比蔬菜類加入更多的調味料,調味料中本身就含有硝酸鹽,這些硝酸鹽被微生物轉化為亞硝酸鹽,就導致了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較高。

 

放置6小時


  6小時後,差不多為中飯到晚飯的時間間隔。許多老年人或者雙職工家庭在休息天、中午燒的菜,晚上再吃很普遍。

  實驗人員打開冰箱,把貼有「6小時」標籤的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和紅燒鯽魚取出來,然後放進微波爐,用中低火加熱1分鐘,拿出微波爐後,這些菜餚看起來仍然很新鮮。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浙江大學實驗室給你最權威的答案!「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浙江大學實驗室給你最權威的答案!(照片來源weixin下同)

  實驗人員對這些菜餚的亞硝酸鹽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發現,6小時後剩菜中亞硝酸鹽含量都有所增加,炒青菜增加了16%,韭菜炒蛋增加了6%,紅燒肉增加了70%,其中,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已超過了國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中「肉類3mg/kg」的限量標準。

 

放置18小時


  18小時後,實驗人員又從冰箱中拿出貼有「18小時」標籤的4個菜,用微波爐加熱後作檢測。檢測結果發現,炒青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增幅非常大,比6小時增加了443%,紅燒鯽魚增加54%,韭菜炒蛋增加47%,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不大。

  從這實驗看出,隔夜菜放到第二天中午,炒青菜、紅燒肉、紅燒鯽魚亞硝酸鹽含量都超過了國家標準。

 

放置24小時


  距離4個菜燒好的時間差不多過去24小時後,實驗人員從冰箱中拿出最後一批貼有「24小時」標籤的4個菜餚,同樣用微波爐加熱後作檢測。檢測結果發現,跟18小時相比,4個菜餚亞硝酸鹽含量繼續大幅增加,且全部超過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限量標準。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浙江大學實驗室給你最權威的答案!「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浙江大學實驗室給你最權威的答案!

  實驗人員說,24小時後,微生物分解了大量蛋白質化合物,促使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

【攝入3克亞硝酸鹽即可中毒致人死亡】

  亞硝酸鹽可使血中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運氧的功能,致使組織缺氧,重則死亡,長期食用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腸癌等疾病,成人攝入0.2至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簡單說,今後按量做菜,切勿剩菜。

剩菜真的不能再吃了!

今後按量做菜,切勿剩菜!請告訴父母朋友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生理期之後的一個星期內食用,保證滿臉的膠原蛋白!護膚、豐胸、瘦身、排毒,女人們一定要收藏!!   首先,我們需要的主料有:銀耳3大朵撕碎,大棗三個(已放入鍋中)百合,枸杞,桂圓乾。   銀耳最好先在水中泡15分鐘,選材不要超級白的銀耳,銀耳不是約白越好,把所有的輔料...

閱讀詳情 »

  金秋十月,橘子上市。橘子渾身都是寶,橘皮、橘絡、橘核、橘肉均是「天然藥物」,一個橘子相當於5味藥。每天吃1個橘子可以使人們避免口腔癌、喉癌和胃癌的侵襲。 橘皮清新口氣   新鮮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等功能。將其咀嚼後吐掉殘渣,重複數次,對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20歲的趙太太,懷孕26周時超音波檢查發現,嚴重胎兒水腫合併胸水,且左側肺部有疑似「隔離肺」,就醫時已合併胎兒窘迫的情形,原本打算放棄治療;長庚醫院施行胎兒胸腔引流管置放術,成功保住胎兒性命。趙太太在今年8月剖腹產下一名健康男嬰。 今天剛好是男嬰雙滿月,長庚醫院特別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睡眠對人體有修復功能,是維持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但卻有不少人深受失眠所苦。最近美國有研究指出,將睡眠場所的溫度降低能夠幫助入睡,還可降低罹患糖尿病的機率,關鍵就在於─棕色脂肪組織。 所謂的棕色脂肪組織(Brown Adipose Tissue, BAT),是動物體內一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