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1+6原則」 防茲卡先別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1+6原則」 防茲卡先別懷孕

茲卡疫情頻傳,預防措施調整為「1+6原則」!我國第7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個案,為20歲新加坡籍女性,居住於新加坡阿裕尼灣,9月1日起出現紅疹、關節痛、頭痛、結膜炎等症狀,9月3日入境台灣後因症狀持續,分別於9月4日、5日就醫,由醫院採檢通報,經二採檢驗確認感染茲卡病毒。

暫停捐血1個月 延後懷孕6個月

截至9月9日,新加坡累計確診304例,含2名孕婦,我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9月6日公布之最新指引,已將茲卡性接觸傳染預防措施由原本的「2226原則」,調整為「1+6原則」,自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離境,應暫停捐血1個月,無論是否懷疑感染,都應採取安全性行為至少6個月,女性並應延後懷孕至少6個月。

泰國、菲律賓、越南 列警示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將迄今持續具流行疫情或可能有本土傳播之60國或屬地,包括亞洲地區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6國及美國佛州布勞沃德郡(Broward)、邁阿密郡(Miami-Dade)、皮尼拉斯郡(Pinellas)、棕櫚灘郡(Palm Beach),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2級警示。

離開流行區 「1+6原則」防護

離開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後,請依循「1+6原則」進行防護,返國入境時如自覺可能感染茲卡病毒,應主動聯繫機場發燒篩檢站,返國後2週內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以利醫師正確診斷治療,指揮中心也籲請臨床醫師如遇有疑似個案,記得詢問旅遊活動史並儘速通報。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多數早期胃癌症狀沒有症狀,不易被察覺,高危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定期篩檢,經由專科醫師診斷,及早做適當處置,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呼籲,今年開始進行性胃癌也有標靶治療的新選擇。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胃癌風險高7倍 有鑑於胃癌早期診斷的比例偏低,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一名61歲男性,半夜與朋友喝了小酒後返家,在家門口跌倒,後背疼痛難耐,緊急就醫,手腳有擦傷,後背非常疼痛,經X光檢查,看到腰椎關節已黏合,形成竹竿型的脊椎,在第1腰椎的椎體上,有一條細細的裂縫,是所謂的橫斷型脊椎骨折 (又稱Chance骨折)。 臀部兩側發炎 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痛風是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引起尿酸結晶於關節沉積的一種發炎性疾病,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值> 7.0 mg/dL)雖然不一定會產生痛風症狀,但其為導致痛風的主要因素,血中尿酸濃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產生痛風的機會就越高,痛風好發於中年男性,但臨床醫師也發現,罹患痛風的年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豐原分局,及轄內分駐所警察,3月開始進行心肺功能檢查,檢測發現警察肺功能異常比例偏高,可能是工作壓力還有汽機車排放廢氣的煙害,使得肺功能問題比例較多,有將近3成,目前受檢的200多人中,8人有心血管功能異常,比院內檢查異常的比例低,但是55人有肺功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