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定要看!告訴您幾種養身茶秘方!可以去百病保持身體健康!(請分享)

一定要看!告訴您幾種養身茶秘方!可以去百病保持身體健康!(請分享)

枸杞茶
  
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 
用途:肝腎陽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來源:傳統藥茶方。

枸杞生地茶
  
原料:枸杞5g、生地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肝補腎,養陰清熱。 
用途:肝腎陰不足所致腰酸痛、口渴煩熱、盜汗、潮熱。 
  來源:傳統藥茶方。

枸杞龍眼茶
  
原料:枸杞5g、龍眼肉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糖飲用。
  功能:滋腎補心,安神。 
用途:陰血不足心悸、失眠、多夢。
  來源:《攝生秘剖》。 

枸杞芍茶
  
原料:枸杞5g、白芍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血柔肝。
用途:肝腎精血不足之慢性肝炎、肝硬化衄血;陰虛陽亢之頭暈目眩、心悸、不寐;更年期綜合症。 
  來源:傳統藥茶方。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jk343456
枸杞龍茶
  
原料:枸杞5g、龍膽草2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補肝養血,清熱除濕。 
用途:急性傳染性肝炎;轉氨酶高。
  來源:傳統藥茶方。 

枸杞五味茶
  
原料:枸杞5g、五味子3g、龍膽草3g、虎杖3g、綠茶5g、冰糖10g。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陰養肝,解毒除濕;降轉氨酶。 
用途:急性傳染性肝炎;肝功失常轉氨酶偏高。
  來源:傳統藥茶方。  

生地茶
  
  原料:生地10g、綠茶3g。 
用法:用生地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陰養血,降血糖,升血壓,利尿,抗菌,保肝。 
用途:陰虛發熱、盜汗、口煩渴;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枯便秘;風濕性關節炎;傳染性肝炎;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 
  來源:傳統藥茶方。 

地麥茶
  
原料:生地5g、麥冬3g、天冬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生津。  
用途:熱病後傷津,口煩渴、汗出;消渴。 
  來源:傳統藥茶方。 

地蒼茶
  
  原料:生地5g、蒼朮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燥濕養陰,斂脾精。 
用途:慢性腎炎腎病已久,腎陰虛而濕邪阻滯不化,出現陰虛挾濕的症狀,腰膝酸軟、口渴咽乾、盜汗、潮熱、苔黃厚膩、水腫、蛋白尿;慢性濕疹。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jk343456
生地英茶
  
原料:生地5g、蒲公英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涼血解毒,散結除痺。 
用途: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紅腫熱痛;癰瘡腫毒。

其他閱讀:

醫生不想告訴你的祕密!番薯葉的9大功效!

可以抗癌降血壓!【收藏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7087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

閱讀詳情 »

對於武則天,相信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聽說過她的事蹟,人們對她褒貶不一,但是不管怎麼說。她都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時,武則天也是一個懂得保養的女人?活到八十二歲高齡,皮膚光滑亮澤,齒發不衰,耳聰目明,容貌靚麗,那麼,她的養生駐顏「秘訣」是什麼呢? 《新唐書》中說她「雖春秋高,善自飲之,雖左右...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對於女人來說,雀斑其實就是一種單純的淺棕色或褐色皮膚斑點,多數長在臉部,雖不影響健康,但直接影響美容。雀斑的形成主要是由於皮膚表皮基底層的黑色素細胞生成的黑色素過多所致。黑色素來源於奶酪等食物內所含的酪氨酸,在體內酶的作用下,酪氨酸轉化成二羥苯丙氨酸,然後氧化,生成的促黑激素由於某些原因...

閱讀詳情 »

腦中風發作後6小時內,應儘速就醫 腦中風可分成三種 腦中風總是來得讓人措手不及。除了有生命危險外,更可怕的是它會造成後遺症,一旦需要用到看護就會造成家人重大的經濟負擔,以往的生活方式也將完全改變。雖然會有「因腦中風而倒下」之類的籠統說法,不過腦中風大致上可分 成「腦梗塞」、「腦出血」、「蜘蛛膜下出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