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異常通常不痛不癢,卻與腦血管、心血管健康有密切關係,當健康檢查有紅字時,該怎麼從飲食中做調整是一大重點,吃植物油真的比動物油不易塞血管?升膽固醇指數,又是什麼意思?
明明很少吃油炸食品,平常也不用豬油煮菜,為什麼健康檢查時膽固醇仍然有紅字?其實,人體血中的膽固醇不只來自食物,而且飲食中的油脂,很多是屬於隱藏式的油脂,讓人不小心就吃下了過量的油脂及膽固醇而不自知。
舉例來說:體內的膽固醇,只有部分來自食物,由肝臟自行合成的膽固醇約占五○%,腸道自行合成的膽固醇約占一五%,這些內生性的膽固醇,至少占了六五%。當從飲食中吃了較多膽固醇時,肝臟會自動調控減少膽固醇的合成,讓血中膽固醇濃度維持在較正常的範圍,但若飲食中的膽固醇太過量,仍會使血中膽固醇升高,逐漸沉積在動脈血管內。
相反的,當有肝臟疾病,如肝硬化時,肝臟合成膽固醇的能力有可能受影響,讓血中的膽固醇濃度偏低。由於膽固醇是製造細胞膜的原料,在人體荷爾蒙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缺少時,也有損健康。
我們做健康檢查時,常在血液中檢驗的血脂肪有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酸甘油酯(TG)的濃度。
到底這些不同的血脂肪,代表什麼意義?哪些跟腦血管、心血管健康的關係較密切?本週由專精膳食營養保健的楊雀戀營養師分享血脂異常時,該怎麼做好飲食及生活調整的關鍵養生之道。
《膽固醇、血脂越低越好?提高「好膽固醇」有益健康》
膽固醇是一種不溶於水的白色蠟狀物質,沒辦法在血液中自由移動,必須有親水性的脂蛋白當載體,做膽固醇的運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負責把膽固醇從肝臟,運到動脈血管供身體各組織細胞運用,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太多,就會讓動脈血管塞了過多膽固醇,常被冠上「壞的膽固醇」惡名。飲食中過多飽和脂肪、膽固醇會讓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增加、氧化,對動脈血管造成傷害。
高密度脂蛋白,則可以把沉積在動脈血壁上的膽固醇,帶回肝臟處理、代謝,讓血液清澈,才有「好的膽固醇」的美稱,經常運動、不抽菸的民眾,通常高密度脂蛋白濃度較高,對動脈血管具有保護作用。
而俗稱中性脂肪的三酸甘油酯,與近期的飲食相關性高,當三酸甘油酯濃度高,合併高密度脂蛋白濃度較低時,有較高的機會患有心血管疾病。因此,對動脈血管來說,血脂肪並不是越低越好,能擁有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濃度,也非常重要。
►看更多:控血壓、膽固醇 營養師推「得舒」食譜
《嗜吃甜食和烘焙麵點?無形中多嗑奶油、棕櫚油》
當低密度脂蛋白或三酸甘油酯濃度偏高時,最需要注意的是油脂及醣類的攝取與吸收。飲食中的油脂,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最容易升高血中的膽固醇,也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
大眾常常覺得豬油的飽和脂肪高,不宜多吃,這是正確的觀念,但是又拚命在吐司上塗上厚厚的奶油、大口品嘗香噴噴的蛋糕,吃著一支又一支的高脂霜淇淋,無意中,又吃下了不少的飽和脂肪。
事實上,在營養學上有個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升膽固醇指數(CSI),是以食物中的飽和脂肪及膽固醇做計算,升膽固醇指數越高,對心血管的危害越大。若是以同等分量每一百公克的椰子油、固態奶油、精煉牛油、純棕櫚油、豬油做比較,升膽固醇指數分別是七十四、五十五、五十四、四十九、四十四,代表同等分量的油脂,椰子油、奶油、牛油、棕櫚油對心血管的危害,不亞於豬油,而且容易被使用在甜點、烘焙及加工食品中,不宜多吃。
►看更多:植物性奶油,潛藏健康危機
《膽固醇高不能吃海鮮?除卵、內臟,適量吃無妨》
而傳統認為膽固醇不低的海鮮,只要不要吃卵、內臟,雞蛋不要吃蛋黃,雞肉不要吃雞皮,升膽固醇指數都很低,跟黃豆一樣是不錯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可在控制膽固醇時,提供足夠的蛋白質,維持身體的肌肉量。
來自植物性食物的植物固醇,在腸道中會與膽固醇競爭,減少膽固醇的吸收。而植物性食品中的纖維質,尤其是水溶性纖維,則可吸收腸道裡的膽汁,避免消化道裡的膽汁再被肝臟回收,可刺激肝臟,把血中的膽固醇拿來製造新的膽汁,也可間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天然食物中的芝麻、杏仁、黃豆、哈密瓜、青花菜、菠菜、海藻裡,都有較多的植物固醇,像是燕麥、木耳、豆莢類,則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適量攝取。
►看更多:膳食纖維這樣吃最有效!
但在水果、果汁的攝取上,一杯柳橙汁約用四顆到六顆柳橙,而五顆柳橙的熱量約等於一碗白飯,再加上水果所含的醣類為簡單醣類,容易吸收,刺激胰島素分泌,而促進三酸甘油酯合成。臨床上若有三酸甘油酯濃度偏高的困擾,除建議少吃甜食之外,宜挑選升糖指數低的水果吃,如:櫻桃、葡萄柚、梨、蘋果、李子,但分量上仍宜有節制,且最好吃整顆水果、少喝去渣的果汁。
不要因為怕胖,就不吃飯,可改吃升糖指數低的全穀類,均衡的營養,對膽固醇控制也有好處。用餐時,可以吃一點發酵性食品,如:泡菜、納豆、優酪乳,可讓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吸收慢一點,調控胰島素的分泌及血糖平穩。
►看更多:控制三高,降低中風風險30倍!
【延伸閱讀】3招維持正常血脂
血脂肪是動態的,做好生活調整約4到6週可看到改變。除了看得見的肥肉、蛋黃、內臟外,許多隱藏性的油脂,也會讓壞的膽固醇拉警報,要特別留意。
1.運動可提高好的膽固醇,把運動融入生活中,如看新聞時,跑跑步機。
2.烘焙食品常會使用飽和脂肪高的奶油、棕櫚油,血脂異常時,盡量少吃。
3.優酪乳可讓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吸收慢,讓血糖較為平穩,還可降低血脂肪。
值班營養師_楊雀戀
經歷: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理事
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主任、台北市營養師公會理事長
專長:重症營養、代謝症候群預防飲食、癌症營養與保健
※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啤酒屋 台北市清粥小菜 台北市食品材料行 台北市大埔鐵板燒 台北市海鮮吃到飽 台北市素食餐廳 台北市港式飲茶 台北市川菜餐廳 台北市跳蚤市場 台北市布行 台北市重機駕訓班 台北市k書中心 台北市貨車出租 台北市小貨車出租 台北市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大埔鐵板燒菜單海鮮吃到飽素食餐廳台北市吃到飽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大埔鐵板燒加盟
相關推薦
【有影】不到一天16萬年輕人獻「愛國手臂」給高端 陳時中:28天後打第二劑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端疫苗在36歲以上成人的預約熱度不高,昨下午4點臨時加開20歲以上通通可來預約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最新數字,已經有16萬名年輕人上網預約,目前已完成預約人數總數達58萬人,第六輪備妥的61萬劑高端疫苗還剩3萬人名額左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閱讀詳情 »吃飽就脹氣想吐?原來是腸道菌跑錯地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32歲的龔先生常年受脹氣所苦,雖注重飲食選擇,也儘量以清淡為原則,但每每用餐完1、2小時,就會嚴重脹氣,甚至需要催吐。雖然固定服用益生菌,並嘗試在飲食中找出誘發不適的物質,卻成效不彰。不只是脹氣,還有嚴重的便秘,讓龔先生的日常生活嚴重受到影響。 腸胃問題可...
閱讀詳情 »【有影】百萬劑BNT最快中秋前送抵台? 陳時中「不否認」只說情形樂觀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鴻海、台積電以及慈濟等民間企業及團體購買捐贈政府的BNT疫苗何時到貨?傳出第一批疫苗有希望能在中秋節前運抵台灣,數量約在160萬到200萬劑之間。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面對媒體頻頻追問之下回應「我不否認」、「情形是樂觀的」。 國內疫苗短缺,...
閱讀詳情 »本土「僅1例」疫情新低! 陳時中:台電大樓群聚擴大多1幼兒確診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消息,國內本土疫情來到新低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而本土僅1例也是這一波疫情自5月中旬大爆發以來的最低點。 針對外界關注台電大樓爆發群聚,中央流行疫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