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不要汙名化伊比利斯症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不要汙名化伊比利斯症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在太陽花學運中被打傷後倒地抽搐的王姓牙醫師,竟然遭新北市衛生局質疑其罹患癲癇,不適合繼續執業,實在太扯。

醫師法第八條之一規定,廢止執照的條件是「罹患精神疾病或身心狀況違常,經主管機關認定不能執行業務」,試問,癲癇是精神疾病嗎?國內精神科常用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或者第十版國際疾病分類法,都沒有將癲癇列為精神疾病,憑什麼質疑人家行醫能力?

精神神經,傻傻分不清。癲癇是一種腦細胞異常放電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絕大多數癲癇患者,精神狀態都屬正常,不必看精神科,更沒有精神疾病,他們可以讀書能夠就業,為什麼不能當醫生?顯然有歧視癲癇患者之嫌。

更何況王姓牙醫頂多只有一次抽搐經驗,而且是腦部被打以後引發的狀況,根本不算癲癇,因為癲癇指的是反覆抽搐的慢性疾病。

新北市衛生局知不知道癲癇已經正名為伊比力斯症?你們如果不能為這些患者消弭社會印記也就罷了,至少不要在那邊助長汙名化。


相關影音:

 

 

 

※本文由《沈政男醫師》同意轉載。本文出處:請按此

不要汙名化伊比利斯症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沈政男:1968年生,台中市人。 台大醫學系畢業,老年精神科醫師。長期以通識自我教育,科學與人文兩棲。
業餘寫作多年,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等二十項文學獎,
時事評論文章刊登報章超過四百篇。

相關推薦

教學-協調上桿右手肘與腕部配合 建立正確與穩定位置正確的揮桿平面可以讓揮桿更有「效率」也更有「一致性」,正確揮桿平面是一個「範圍」(如下圖兩黃線間的範圍)要能夠有上述的水準,必須透過正確的右手肘與手腕角度的配合才能達成,對右手而言,正確的右手動作大致已經決定揮桿平面的結果,所以透過自己的揮桿影片可以...

閱讀詳情 »

我們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下桿的下肢動作,我們可以利用球袋或是在家裡靠著牆壁作為輔助練習,大多數球友在下桿時多是用手或上半身力量往下打,卻忽略下半身軸心應該要跟著出球角度作重心轉移,所以下桿時候應該用髖骨、下肢由右推向左側,貼平於球袋或牆面,所以上桿後不要急著往下壓,下桿是用髖骨帶動大腿肌肉,這時右腳...

閱讀詳情 »

許多球友經常有Push Slice(右推右曲球)的困擾,當Push Slice出現時,就會有OB或下水的情形,這裡有一個修正方式提供球友參考,就當你下桿時,讓桿身與目標維持平行狀態,而練習方法可以在握把末端放置一支shaft,當下桿時候除了桿身一樣保持平行外,桿身末端也需同時直向目標,如此訓練套用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