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師傳承將血管壁清理乾淨的非常有效的方子

一個將血管壁清理乾淨…有效方子

專家:劉昌偉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北京醫師協會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有一種可怕的東西,它可能出現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它的存在,是血管發出的“求救信號”;它會越長越大,導致我們偏癱甚至失去生命。它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內或多或少都會有斑塊存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斑塊也在增多增大,有些人說,我有冠心病,這就是冠狀動脈被這種斑塊阻塞,造成管腔的狹窄,心肌供血不足使得心臟功能受限。還有些人說,我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也正是下肢動脈血管被斑塊阻塞導致血流不暢,而形成腿的酸脹疼麻。每個人血管受阻塞的部位不同,造成的疾病不同,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一個地方有斑塊,不代表著只有一個地方不好,血管遍佈全身,有一個地方出問題有症狀,意味著全身其它部位的血管或多或少的也有問題,只是還沒有堵塞得很嚴重。

所以,我們把斑塊被比作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隱形殺手”,血管內如果有了斑塊,我們就一直處於不知道的危險之中。斑塊的形成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患者往往沒有十分明確的症狀,但是斑塊形成以後引發的這些繼發病變往往是突然發生的,有時甚至能在幾分鐘之內奪去人的生命,讓人猝不及防,所以說“小”斑塊蘊含“大”危險。從早期病變、形成、生長變大,直到最後崩潰堵塞血管,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很多中老年人都是在斑塊生長到一定程度,嚴重阻礙血液流動,出現頭疼、頭暈等症狀的時候才來就診,其實在這之前斑塊已經存在很久了,只是沒有症狀或者症狀不明顯,沒有人注意。

中醫師傳承將血管壁清理乾淨的非常有效的方子

血管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長斑塊,但是有一種形狀的血管最容易出問題,您估計是“l”形,還是“Y”形,還是“S”形呢?想像一下吧,河中最容易沉積泥沙的段落是哪裡呢?正是轉彎、分叉的部位。河流中的泥沙容易在轉彎或者支流匯入的地方沉積下來,血管也是一樣,所以Y形的血管最容易有斑塊形成,造成阻塞。

脖子上的頸動脈就是“Y”形的,如果頸動脈破裂或者堵住了,大腦的供血就會有問題。大腦是一個特殊的需氧器官,對氧氣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心臟每分鐘的搏動輸出量裡,約有十分之一供應腦部,而兩根頸動脈為腦組織提供80%以上的供血。由於頸動脈“地處”心臟和大腦的通路中間,如果頸動脈上的斑塊破裂,掉下一些“小碎屑”隨血流流向遠端(大腦方向),就可能會出現頭暈、一過性視物模糊等症狀,如果斑塊破裂掉下“大塊”,可能造成腦血管的栓塞,腦中風發生。所以說頸動脈非常重要,它是導致中風偏癱的重要原因,有近一半的腦中風禍起頸動脈狹窄。一個將血管壁清理乾淨的有效方子

下面是一個已經患有血管壁硬化時,也就是已經患了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時一個將血管壁清理乾淨的非常有效的方子(血管壁清理乾淨了,血管的管腔就變大了,血流就通暢了,心肌的細胞就能得到血液供應了,也就不會因為心肌缺血得不到血液供應而發生的心絞痛了)。  

丹參、 天麻、 田三七、山楂、 西洋參、瓜婁殼、 何首烏。

以上這七味藥的分量都是相同的,20克就全部是20克,40克就全部是40克,100克就全部是100克。然後將這七味藥全部放在一起打成粉。

將打成粉的七味藥用一個比較好的可以密閉的防潮的保鮮盒裡(防止藥物黴變)然後每天早上一小勺,晚上一小勺。經常出差的人也可以將藥粉裝在“零號”的空膠囊殼裡(藥店有售),早上吃五顆,晚上吃五顆。

有冠心病的人除了每天服用擴血管的藥物以外(擴血管的藥物是治療病的標)。再吃這七味藥(七味藥是治療病的本)能使病情康復。不過要記得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句話。一般半年下來心絞痛的人心前區都不會疼痛了。

相關推薦

國內兒童近視率居高不下,與經常接觸電視、電腦、手機等3C產品有關。如何搶救兒童日趨惡化的視力?營養師認為「保健食品」稍嫌過早,還是平日補對4大營養素最實在!眼科醫師與營養師都認為,兒童視力保健越早開始越好,除了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補對營養素,也能有效維護視力健康。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多補充...

閱讀詳情 »

相信每個人身上的不同部位都多多少少會長有痣,這些痣會不會轉化為惡性,現在用不用切除掉?很多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疑問,尤其是聽說過「痣會惡變」這一說法後,都擔心厄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那麼是所有的痣都會轉變成惡性腫瘤嗎?那麼轉變成惡性會有什麼變化呢? 黑痣本是一種良性腫瘤,去除不當反易發生癌變 一年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又發生一樁照顧者悲劇!照顧妻子長達十年的84歲顧先生,不希望妻子再受病痛所苦,在刺死妻子後自刎。對於年老多病的老夫老妻,所可能發生的長期照顧壓力該如何舒壓呢?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呼籲,家庭照顧者可透過該會免付費專線尋求協助。根據家總調查發現,照顧者有三化現象,包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