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二姊江蕙長年受暈眩困擾封麥!耳鼻喉科主任:被忽略的耳鼻喉症狀,常是重大疾病警訊!│新自然主義

小心!被忽略的耳鼻喉症狀,常是重大疾病警訊!

一名護理師的先生被「請」到我的診間,身型肥胖的他,一坐下來就抱怨說自己沒什麼大問題,只不過偶爾有些頭暈,幹麼那麼大驚小怪的。

可是他的太太並不這麼想,因為她發現他先生最近睡覺時呼吸聲音好大,鼾聲像打雷,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而且高血壓雖然已吃藥控制,卻仍然不穩定,希望我能幫她先生安排睡眠檢查(也就是多項睡眠呼吸生理檢查,簡稱PSG,見Part 5)。

身高一七○公分的他,體重九十七公斤,BMI為三三•五六(一般正常BMI介於一八•五至二四之間)。一天一包菸,偶爾喝些紅酒,其他病史還包括膽固醇過高。從他的基本資料及再明顯不過的鮪魚肚來判斷,他絕對是「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候選人。


鼻塞不是習慣而是噩耗

二姊江蕙長年受暈眩困擾封麥!耳鼻喉科主任:被忽略的耳鼻喉症狀,常是重大疾病警訊!│新自然主義

由於他睡覺時經常鼻塞,儘管自己覺得已經習慣了,但這種事可不能當「習慣」,於是我用軟式鼻咽腔內視鏡(一種鼻內視鏡,在專業耳鼻喉科醫師的操作下,可以輕易看清楚鼻腔、鼻咽和咽喉)一探究竟。結果發現,這位先生的鼻竇出口充滿黏液,鼻中膈彎曲,下鼻甲肉(和一般說的鼻息肉不同)肥大。至於舌根,更是不得了。肥大的舌根占據整個咽喉,用力吸氣時,整個咽喉會塌陷,換句話說,睡覺時呼吸一定阻塞得更嚴重。

他的狀況就像是在公路上開著汽車,路上無障礙物時,可以一路暢通無阻,一旦路上出現兩顆大石頭,就非得下車搬開石頭,才能暢快通行。對這名患者來說,影響呼吸順暢的第一顆大石頭是慢性鼻炎合併鼻中膈彎曲﹔第二顆大石頭就是舌根過度肥大。長期下來,會導致心臟以及腦血管缺氧,難怪無法控制高血壓。

「應該會頭暈吧?」我問。
「你怎麼知道?我還會耳鳴呢?」他問道。

事實上,這症狀不難判斷。因為人體內耳的構造相當精細,負責我們的聽力以及平衡,我發現很多眩暈耳鳴患者都是因為內耳循環欠佳,增加頭暈機率,容易出現睡眠不好,白天精神不濟的情況。

「哇,那我的耳鼻喉不是壞光光啦!」他緊張的說。

輕忽耳鼻喉症狀的災難

我解釋:「恐怕不只是耳鼻喉,而是全身都壞光光!」根據臨床統計,如果鼻塞加上肥胖,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率就會增高,不只高血壓,以後還有極高機會出現心律不整、冠心病、中風、二型糖尿病、陰莖勃起障礙、憂鬱症、認知功能障礙等併發症。

於是我幫他安排了PSG、聽力檢查、鼻竇電腦斷層(因為鼻竇X光有陰影),結果發現,他果然罹患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一小時高達六十五次呼吸暫停,最低血氧濃度降到六○%,這代表最長呼吸暫停可能達到2分鐘。試想,如果要你憋氣兩分鐘,有可能嗎?但這名患者在睡眠中卻長期如此,未來勢必增加中風或是心臟疾病機率。另外,電腦斷層也顯示,他有嚴重的鼻竇炎,而且聽力檢查發現二耳聽力值已經損失到四十分貝(正常值為二十五分貝以下)。於是我建議他先進行鼻竇炎內視鏡微創手術,之後再檢測PSG,如果仍維持重度中止症,則應該配戴睡眠呼吸正壓儀(CPAP)。可是他並不認為有急迫性,所以只希望先吃藥緩解症狀。

半年後,他又來找我了。和我預期的一樣,這期間內,他輕度腦中風,希望我盡快幫他處理耳鼻喉的問題。他懊悔的說,早知道就聽你的話了,但「千金難買早知道」,如今他雖然很願意配合我的治療,但是已留著中風後行動不便的後遺症。經過半年鼻腔手術,加上營養運動療法,如今他已成功減重十五公斤,而且配合使用CPAP,血壓完全得到控制並恢復正常,且白天工作效率提升,開車也不大會打瞌睡,和過去實在天差地別。

耳鼻喉常透露重大疾病蛛絲馬跡

其實我不會算命,但從患者的臨床症狀,的確可以看到蛛絲馬跡。根據二○一四年四月美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臨床睡眠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論文,一項追蹤二十年的研究顯示,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死亡機率比一般人高四倍;中風機率則上升近四倍,罹癌風險也增加二點五倍,癌死亡風險則上升約三倍。這些都是科學的證據,證明了從患者症狀可以推斷出的可能病情發展。

除了打鼾、呼吸中止症可能提高中風機率之外,有些人可能因為聲音沙啞、胸悶睡不好來求診,就耳鼻喉科醫生來看,這患者很可能是胃酸食道逆流所引起。至於現代人常出現的眩暈、鼻過敏,看似沒什麼大問題,但其實若不好好檢查,或許就是中風、高血壓的前兆。這不是醫師會算命,而是很多重大疾病的初期症狀,可以從我們的耳鼻喉透露出蛛絲馬跡。只要患者多留心、醫師多警覺,大多可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降低引發重大疾病的風險。

西醫+營養醫學,有效治療及預防

身為醫師,我有幾分證據,就說幾分話,在這本書中,除了介紹耳鼻喉科臨床上常見症狀,為各位讀者解惑外,更希望讀者能透過此書,了解隱藏在耳鼻喉症狀後面的重大疾病風險。例如大家最擔心的:怎樣的頸部腫塊是鼻咽癌前兆?嘴巴破一定是口腔癌嗎?頭暈目眩是腦中風徵兆嗎?突發性耳聾到底有沒有辦法醫?為什麼有的耳膜破掉可以補救,有的就再也「回不去了」呢?透過這本書,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釐清常見的耳鼻喉錯誤迷思,藉由了解「耳鼻喉」症狀,更容易發現身體所傳達出來的警訊。

更重要的是,我在此書中,會針對不同疾病提出除了主流西醫以外,讀者可以自我保健的自然營養醫學處方,像是如何透過生活及營養處方來改善眩暈症、高血壓、口腔潰瘍等等,如果你正在進行鼻咽癌、口腔癌的治療,相信本書的營養處方,也能幫助你減緩放化療所帶來的身體傷害,減緩甚至斷除癌症及其後遺症所帶來的困擾。

本書從器官與疾病的關係來分章節,你可以從自身關心的疾病警訊開始看,也可以逐頁閱讀,幫助你對耳鼻喉專科相關疾病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我更希望,每個讀者都可以運用我在書中所建議的生活及營養處方,提升治療的效果,甚至達到提早預防的目的,擁有健康美好的人生。

 

二姊江蕙長年受暈眩困擾封麥!耳鼻喉科主任:被忽略的耳鼻喉症狀,常是重大疾病警訊!│新自然主義

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眩暈、耳鳴、鼻過敏、咳嗽、打鼾》

 

二姊江蕙長年受暈眩困擾封麥!耳鼻喉科主任:被忽略的耳鼻喉症狀,常是重大疾病警訊!│新自然主義

幸福綠光閱讀網;《新自然主義綠生活俱樂部》粉絲團】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78歲張姓老翁於1年前被診斷出輕度失智,總認為住在同個屋簷下的兒子是情報局派來監視他的,因此處處提防且不時辱罵,讓為了照顧他而提早退休的張先生身心壓力難以負荷,在尋求台北慈濟醫院失能服務中心李嘉富主任諮詢後,父子倆衝突狀況已減緩許多。 然而近3個月,為配合COVID-...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田柏升報導】罹患糖尿病,就像把身體器官泡在糖水裡,時間久了,會引起各種併發症,這就是為什麼控制血糖很重要。許多專家都呼籲糖友穩定控糖才能維持免疫力,而兩者究竟有什麼關係?血糖不控制 醫師比喻血液如飲料黏答答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游能俊醫師形容,血糖沒控制好,就像含糖飲料一樣具有黏性,紅白血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大公衛學院今(1)日再提解封指數,目前有2個小於0.01國家,包含冰島與台灣,但美國、中南美、中非、法國仍然很高,台大公衛強調,只要解封指數小於1,就可考慮針對當地適度開啟邊境。同時台大公衛也呼籲,新冠疫苗開發勢必會國際間團體合作,台灣一定要參與其中,加快本土疫苗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線蟲是世界上最多的動物,而有許多線蟲為寄生型線蟲,會寄生各類動植物,造成經濟作物巨大的損失,並在開發中國家廣泛地傳染疾病。蠔菇快速麻痺線蟲 以此獲取養份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薛雁冰助研究員近期帶領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二篇有關「食肉真菌捕捉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