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當前如何照護失智長者? 醫:「3動」缺一不可

疫情當前如何照護失智長者? 醫:「3動」缺一不可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78歲張姓老翁於1年前被診斷出輕度失智,總認為住在同個屋簷下的兒子是情報局派來監視他的,因此處處提防且不時辱罵,讓為了照顧他而提早退休的張先生身心壓力難以負荷,在尋求台北慈濟醫院失能服務中心李嘉富主任諮詢後,父子倆衝突狀況已減緩許多。


然而近3個月,為配合COVID-19防疫,張姓老翁鮮少外出,無接受外界互動,加上每日疫情資訊刺激,加劇情緒性反應及認知功能退化,張先生趕忙帶他回診求救,李嘉富主任予以衛教,安排重回失智據點參加系列課程活動,經幾周後,張姓老翁逐漸恢復過往,與兒子平和相伴。


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109年最新調查推估,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患者,且有每5歲盛行率倍增的趨勢。李嘉富主任說明,當大腦進入病變退化,並伴隨性情大變、妄想、幻覺和失去學習簡單事物能力等認知功能問題時,即可能為失智,得接受持續性協助治療。李嘉富主任呼籲,疫情嚴峻之時,應保有耐心、和顏悅色地教導失智患者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等必要的防疫措施,疫情趨緩之際則應盡速回歸原有溫暖互動的生活與治療模式。


以張姓老翁為例,除既定的藥物治療外,李嘉富主任更鼓勵搭配「運動」、「動腦」以及「良好的人際互動」3種活動輔佐治療。只要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而且運動時保持放鬆快樂的心情,不論是哪種運動,對於失智患者海馬迴細胞皆有所改善,同時可依自己的病程階段與體能尋求住家附近的社區照顧資源,如前往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瑞齡學堂與瑞智學堂等,由專業人員及治療師安排課程,施以治療。


李嘉富主任表示,延緩失智,「運動」、「動腦」以及「良好的人際互動」缺一不可,當長者養成規律良好的生活習慣,即使已過7旬高齡,仍可充分發揮利他良能,發現自己的人生意義,則身心便能處於最佳狀態。主任提醒病患家屬,疫情多變,遵循政府指示,做好防疫工作之餘,萬不可因過度憂慮,使失智患者面臨寂寞、被忽略或缺乏照料的情境中,應時刻傾聽、反覆溝通,當然最好能陪伴長輩力行3動,才是維護關係、照護彼此健康的根本之道。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心臟病居國人10大死因第2位 醫:8成是可以預防的
換季衣物藏塵蟎誘發鼻過敏 中草藥噴劑遠離鼻病干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全台進入梅雨季 高溫潮溼適合黴菌孳生香港腳來報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0歲男大學生,因先天性脊椎疾病壓迫神經,罹患膀胱過動症,常在課堂上發生尿失禁,而引起同儕的異樣眼光。讓他不敢喝水又害怕出門,起初使用口服藥物治療,但症狀無法改善,改以注射「肉毒桿菌素」於膀胱,每6至9個月定期施打,不再發生於公眾場合尿褲子的窘境。高雄長庚泌尿科主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60歲女性,五年前不小心傷了右肩,緊急進行手術治療後,原以為已經痊癒,五年後卻又再度復發,不但無法上舉穿衣服,就連簡單動作都無法完成,就醫檢查,醫師確診為右肩旋轉肌破裂所導致。這名患者因肩旋轉肌破裂,屬於舊傷,加上拖延太久才就醫,導致肌肉組織已萎縮沾黏,因此醫師決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玫瑰疹多發於春秋兩季,尤其六個月至一歲半的嬰幼兒又為高危險族群,主要以皰疹病毒第6型及第7型最常見;營養師楊婉伶指出,雖為良性疾病,鮮少合併後遺症,但症狀仍恐出現高燒3至5天,輕微咳嗽、食欲不振以及熱性痙攣等。尤其玫瑰疹患者身上會開始出現紅色小斑點,且慢慢擴散到頸部以及...

閱讀詳情 »

    也許一般人對「輝葉」這個品牌的印象會有點陌生,但我相信很多人其實都有經過輝葉的櫃位甚至是試坐過他們家的按摩椅,其實大家在逛大潤發、愛買、家樂福、等大賣場時,都可以看到都有「輝葉」按摩椅的銷售點,而我發現還蠻多人在逛賣場時會很喜歡到輝葉設置的按摩椅區坐下來按摩、休息一下的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