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他每天需要重複觀看同志影片來確認自己不是同志...因為他患了一種病!這種強迫症太恐怖...

性取向強迫症,這是什麼鬼?

他每天需要重複觀看同志影片來確認自己不是同志...因為他患了一種病!這種強迫症太恐怖...

                              示意圖 (viawww.youtube.com

譯者:桃子丨煎蛋

Simon不是gay,但他每天卻要花幾個小時擔憂他可能是個gay。

由於他擔心自己是個gay,他在工作時會避免與其他男人接觸,也會避免與男性一對一接觸,在家裡他會避免參加他孩子的體育活動,這樣他就不會接觸到教練和其他爸爸們了。

其實Simon患有性取向強迫症,患有這種他每天需要重複觀看同志影片來確認自己不是同志...因為他患了一種病!這種強迫症太恐怖...的人會害怕自己是gay或者被別人當做gay。

臨床心理學家Monnica T. Williams博士就這一心理現象進行了研究。他表示這種性取向強迫症對臨床診斷是個挑戰,因為它很容易被誤診為內化同性戀恐懼症(internalized homophobia),在這種情況下,某些人確實是蕾絲邊、gay或雙性戀,但他/她的性取向卻令他/她感到很焦慮。相比之下,那些有性取向強迫症的人雖然不是同性戀,卻總是需要強迫性地告訴自己他們不是同性戀。

這些保證會令患有性取向強迫症的人花不少時間來舉行某種確認儀式,來驗證他們真是的性取向。根據Williams博士的臨床經驗,這些儀式包括內心描繪同性戀行為、確認性刺激、得到愛人的口頭確認或看同性戀影像來確保他們並不會因此被喚醒性慾。

以Williams博士的一名病人為例,他不會因觀看gay色情片而達到高潮,相反他在看的時候會想到女人以此來確定自己是直男。

有些患有性取向強迫症的男性會很迫切地想要確認他們不會享受同性戀經驗,導致他們去接觸自己本來不想接觸的同性。

那些患有內在恐同症的人反而不會有這些經歷。Williams博士曾遇到過一名病人,這位懷疑自己患有性取向強迫症的中年男子,就曾懷疑他是否應該離開妻子,搬去邁阿密公開出櫃。

真正患有性取向強迫症的人,在想到要結束自己的婚姻去與一位同性在一起生活時,會覺得很痛苦。

自動假設每個表現出性取向強迫症的人都想逃去邁阿密的gay吧,會造成災難性的臨床後果,增加病人和治療專家之間的痛苦,摧毀他們之間的信任。

Williams博士的一名男性病人,先前曾去另外一位心理專家那裡治療,那位專家並未意識到他患有性取向強迫症,卻建議他應該試著與一名男子在一起,因為每個人都是雙性戀。5個月後這位病人有了自殺的念頭,最終導致他無法與任何一名同性待在同一個房間或一起看電視。

在沒見過這種情況的人眼裡,這名男子的表現可能會被誤認為是內化恐同症。蕾絲邊、gay和雙性戀人士甚至也會對異性戀產生性取向強迫症,不過這種可能性比較小。

性取向強迫症是一種精神疾病,不是固執的病理形式。它發生的頻率也很頻繁。美國心理疾病聯盟估計大約有百分之2的美國人曾在某個時間段被診斷為患有強迫症。而據Williams博士觀察,在這些患有強迫症的人中,某個樣本中有百分之9.9的人過去或現在曾有過與性取向相關的強迫症,另一個樣本中百分之8的人目前面臨著性取向方面的困擾。基於這些數據,很有可能在美國有50萬人現在正經歷著性取向方面的困擾。

在Williams博士那超過1000人的樣本中,超過四分之一的人被診斷出患有強迫症。在網上填調查問卷的大部分樣本是男士,其中只有百分之25的人是女士。這個額外的證據表明雖然女性患有性取向強迫症的可能性更低,但其人數卻更多。

雖然患有性取向強迫症的人目前較少,但他們承受的痛苦卻不小。Williams博士的團隊發現超過百分之90樣本的痛苦等級變動範圍為“很多”到“想自殺”。

不過對於那些接受治療的人來說,這種痛苦能夠被緩解。拿Simon來說,性取向強迫症的治療方法與其它強迫症差不多:暴露病人的恐懼併中斷伴隨著他們的儀式。

在Simon的17個療程中,他被給予了不少“家庭作業”,包括看男性健身雜誌、米爾克和斷背山(這兩部都是同性戀電影)、去gay吧以及與他女兒柔力球球隊的教練交談。他在看gay色情片的時候也要提醒自己,有點性慾是正常的。

在這些活動裡,他被鼓勵贊同同性戀,而不是時不時地提醒自己同性戀是不對的。如果他再擔心自己是gay,他就可以在心裡說:“對,我不過是個gay而已。”

在別的情況下,這種治療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性轉換療法(這種療法會試圖改變別人的性取向)。不過對Simon來說這緩解了他的症狀,他不用再為此感到恐懼了。他的恐懼消失之後,他的生活質量有了質的飛躍。

一個潛在破壞性如此之大卻又容易被誤診的疾病,顯然還需進一步研究。

 

 

來源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Photo Credit: Picdream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過去幾年來,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這問題,也有實驗指出蔓越莓可以減少年輕女性反覆性的泌尿道感染。但對醫生來說,這並不是正規療法。正統療法是吃抗生素,有時候醫生也會建議...

閱讀詳情 »

許多人會覺得納悶:「奇怪,明明沒喝咖啡,為何還是睡不著?」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除了咖啡之外,茶飲、巧克力、能量飲料甚至是止痛藥都可能含有咖啡因的成分,若擔心影響睡眠,建議要飲用前要先檢視飲品成分喔!  1. 咖啡類:咖啡當然是咖啡因的主要來源之一,然而,咖啡因含量會因為咖啡豆品種及泡煮...

閱讀詳情 »

根據統計,國人60歲以上民眾有16%患有骨質疏鬆症,且患者中高達8成為女性!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婦產部婦科林坤沂主任提醒,更年期婦女因女性荷爾蒙銳減,更是骨鬆的高危險群!林坤沂主任建議從年輕人應儘早存骨本,從飲食、運動與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以延緩骨鬆問題的發生。  骨質疏鬆日常保健建議: 1. 高鈣飲食...

閱讀詳情 »

隨著生理機能老化,女性更年期是必經過程。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鴻文醫師表示,台灣婦女約在45至55歲之間面臨更年期的威脅,而更年期的症狀因人而異,短則數月、長則可能持續3至5年,若不適症狀明顯影響生活,可諮詢醫師診斷與改善建議。  正常女性一生中必經成長的三個過程: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以台灣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