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不敢面對的「湯圓」真相,一次吃三顆竟然會……讓人無法置信啊!

你不敢面對的「湯圓」真相,一次吃三顆竟然會……讓人無法置信啊!

(圖片翻攝自三聯網

  元宵節快到了,摩拳擦掌準備吃湯圓之前先別急,搞清楚湯圓含油量再出手。

  近日網上有消息稱,吃3個湯圓相當於攝入一盤炒菜的油量。這讓許多人產生疑 惑:看起來白白淨淨的湯圓,真的含有那麼多油嗎?

  對此,專家表示,湯圓的含油量與內餡、個頭大小等因素有關,不能籠統地給湯圓的含油量下定論。但能夠確定的是,湯圓是高油高糖食品,黑芝麻及花生餡的湯圓本身的含油量更是達到40%。

 

吸油紙可吸出湯圓油脂

  近日,有消息稱,吃3個湯圓,就相當於吃1盤炒菜的油。芝麻、花生、堅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餡的油脂,油脂含量較高。

   對此,記者到超市購買一種黑芝麻餡湯圓,煮熟後,輕戳開一個小口,隔幾分鐘後,用帶有吸油功能的廚房用紙沿邊角輕輕擦拭。約一分鐘後,部分油脂被吸出。

  食品專家馮雙慶認為,吸出的只是部分油脂,黑芝麻本身也是含油量較多的物質,無法用吸油紙吸出。同時,她分析,湯圓的含油量與其內餡種類及大小有較大關係,不能籠統地認為3個湯圓的含油量相當於一盤炒菜的油量。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認為,湯圓的含油量較高,尤其內陷為黑芝麻及花生餡的,因為其本身的含油量已經達到40%。同時,她認為,紅豆沙的含油量雖較少,但在製作工程中仍會加入植物油脂,提升含油量。

 

9湯圓抵一天油攝入量

  至於湯圓到底含有多少油,範志紅表示可以通過營養成分表中的脂肪含量進行約算。她解釋,由於糯米中脂肪含量小於1%,因此脂肪大部分來自內陷,且食用的油中約99.99%將轉變成脂肪。

  記者在某品牌一款黑芝麻餡湯圓的營養成分表中發現,每100克湯圓含13.6克脂肪,根據其淨含量15粒290克計算,每個湯圓攝入脂肪為2.63克。如果按三個湯圓計算,則約含8克油。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出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每人每天攝入的油應為25克到30克。按這樣計算,吃9個湯圓就能抵上一天的油攝入量了。

 

 湯圓含糖量更需要警惕

  “相比於湯圓的含油量,更應關注其糖分含量”。馮雙慶表示,湯圓中所含的固態油脂對人的身體危害有限。固態油脂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不容易氧化,因此較適宜包在湯圓裡。人體偶爾攝入不會有害,其中含有的膽固醇也是人體需要的物質。

   她提醒市民,應注意湯圓的高含糖量,尤其糖尿病患者等。馮雙慶舉例,砂糖橘的含糖量在14%-17%,湯圓的含糖量與其相當,應注意控制。此外,外皮為糯米,不易消化,她提醒老年人減少食用。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大家應時刻提醒自己湯圓是高油高糖食品,注意控制,尤其患有膽囊、胰腺、糖尿病等疾病的人。食用湯圓後,應搭配較為清淡的食品,如蔬菜等,少吃主食。

 

怎樣吃湯圓更健康

●時間

對於早上不宜吃湯圓的說法,馮雙慶認為大可不必。她說,早晨少吃一點沒有問題,也可以喝一些湯促進消化。但午飯及晚飯應避免將其作為正餐,最好當做甜點搭配其他食物。

 

●烹飪

對於湯圓的做法,馮雙慶提醒應避免油炸。她解釋,油炸後,湯圓裡外都是油,含油量較高,容易上火,最好的方式仍是煮著吃。

 

●熱量

  記者查閱某品牌一款黑芝麻湯圓發現,營養成分表中能量為每100克1360千焦,根據其淨含量15粒290克計算,每粒湯圓的能量約為263千焦。如果與一小碗米飯約712千焦熱量相比,3個湯圓則近似為一小碗米飯的能量。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苗「預約分流」有新政策,想預約打AZ疫苗第二劑及BNT疫苗第一劑的人別搞錯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下午宣布,「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https://1922.gov.tw/)已於今日中午12點停止意願登記進行結算,第11輪預約將提供AZ疫苗...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最晚才由台積電、鴻海及慈濟基金會出面採購的BNT疫苗,到貨後來居上,目前反倒最為充裕,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今(6)日又在臉書發文透露好消息,明、後天可望又各有一批BNT疫苗會到貨,數量上看180萬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進一步表示,只要疫苗到了,最...

閱讀詳情 »

黃軒醫師授權引用 Andrea整理校園BNT疫苗接種,重症科醫師黃軒撰文,根據研究顯示,青少年有20%-50%的暈針機會;青年人有20%-30%的暈針機會。年齡越小,越害怕打針。12-24歳開始打疫苗,其暈針機會,也自然比大人高! 對此,醫師表示,打針後反應分為暈針與休克現象,前者為迷走神經反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許哲綱/台北報導 日前疫苗一、二劑開始施打,接種對象年齡再擴大,某些疫苗的副作用在青少年族群可能的身體不適引起家長的憂心,年長者則在接種後也可能出現發燒、頭暈、畏寒、手臂痠痛。有不少民眾在擔心副作用狀況下,掀起預防性服藥的做法,此舉台灣及美國CDC並不推崇,與其預防性用藥,專家建議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