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不是病了!而是體內積存快三公斤的毒素無法外排!這篇文章教你怎麼排?

身體出現了一些小毛病,這真的是代表身體出現了問題,病了嗎?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你體內的毒素積太多了。我們每天正常的排汗排泄都無法把體內的全部毒素排出體外,必要時還得通過特殊手段!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在人體內,有哪些毒素是積存著呢!

你不是病了!而是體內積存快三公斤的毒素無法外排!這篇文章教你怎麼排?

體內廢氣

吃東西為的是維持健康,不正確的進餐習慣造成食物經過消化、基礎代謝後產生的廢氣,無法經由排氣和打嗝排出體外,輕則造成脹氣,嚴重甚至會致死。

日本慶應大學的醫學博士,台灣名醫莊淑旗,她曾診察8位被認為很健康、卻在睡眠中驟死的「暴卒病」患者,解剖時都發現他們的胃囊異常膨脹,再追蹤他們生前的生活習性,發現他們長年累月不吃早餐,因為工作忙碌,午餐也不能慢慢吃,晚餐卻大吃大喝後很快就去睡。 吃下的食物卻吸收了胃液和水分而膨脹、發酵,產生的廢氣使胃鼓脹,壓迫肺或心臟,導致「暴卒病」的發作。

長期積累會造成腹痛,潰瘍惡化,皮膚老化,增加致癌危險。

最好每天運動30分鐘,多吃些富含纖維的紅薯、新鮮蔬菜水果等以助於排除廢氣。

尿酸

身體無法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正常的將食物中嘌呤從腎臟中經尿液排出,形成高尿酸血症引起痛風。每日分多次喝下2000c.c以上的水,促進尿酸毒素排除體外。

尿酸值太高易形成大腳趾腫脹、關節處痛風。長期不改善尿酸度易形成高尿酸血症、尿毒症。

芹菜、番茄、黑色類食品是不錯的選擇。

 

宿便

食物消化後產生的廢棄物沒有完全排出體外形成宿便是毒素來源之一。《這樣排毒讓我不生病》作者王明勇建議,想要正常排便、不便秘,要喝足夠量水、攝取酵素與纖維和益生菌等四大元素。排便順暢,大腸內就不會積累毒素。

想知道如何排出宿便的不傷身最佳方法嗎點擊文章最下的相關鏈接看看吧

乳酸

網站《運動筆記》刊文說,人在運動中須以醣類產生能量,「乳酸」就是在無氧狀態下分解醣類所產生的毒素。癌細胞會吃掉乳酸,取得其生存所需的能量。

《癌症不是病》一書傳達一種特殊觀念,在沒有氧氣或氧氣極少的環境下發生「細胞突變」為的是移除乳酸,乳酸過多會導致酸中毒或造成血管壁的穿孔,也有可能造成血液中毒而休克死亡。

容易感覺身體沉重疲勞,肩膀和脖子痠痛者須緩和緊張情緒,做有氧運動增加細胞含氧量。以免長期積累乳酸造成風濕病,神經痛,發生癌症的危險性增加。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醋以及富含天冬氨酸的食物。

韓國研究發現,飯後吃個梨或喝杯熱梨汁,可大量排出積存在體內的致癌物質。調查結果顯示,吸菸或者吃烤肉等在體內聚集的強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在吃梨後會顯著降低,特別是喝了加熱過的梨汁。

水毒

喝水方式要對,否則對身體健康不利。補充水分要漸進式,不要一次喝過量的水。以免身體浮腫體重增加。水毒長期積累會造成鼻炎,過敏性皮炎,關節痛,不出汗或多汗症。

中醫診所院長溫嬪容說,膀胱儲尿量約600c.c.,當超過300c.c.就會感覺不舒服;水喝多了,常去小便,會連帶把腎氣也洩掉,這就是一種漏精。水屬陰寒性質,多餘水分排不出去,不但增加體重,使得身體代謝變慢。

溫嬪容醫師建議,可以在陰陵泉、三陰交、復溜、足三里、水道、關元等穴扎針去水濕的水分。可多進食些土豆、黃瓜、紅豆、西瓜、冬瓜等富含鉀的食物。

 

自由基

自由基是人體進行正常新陳代謝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副產品,但外界的輻射、紫外線、電磁波、二手菸等等也是自由基產生的來源。除此之外生病、焦慮、睡眠不足、鬱悶、緊張、飲食不當、酗酒等等都會增加體內自由基的形成。

自由基超過正常值易造成全身各個器官老化,免疫力下降,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吃些蘑菇類、黃綠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富含維生素C、多酚以及富含硒的食物。可清除多餘自由基。

造成體內積存毒素的原因還有很多,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減少亞健康的狀況。如果身體不舒服別急著亂投醫,先調整自己緊張的情緒與修正不良生活習慣。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人常存有「以形補形」的觀念,像是顏色鮮豔的紫葡萄,不少人以為能夠補血,適合貧血者食用。營養師劉怡里說明,紫葡萄的鐵含量其實相當少,每100公克僅0.2毫克,但富含維生素B群、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質,能夠提振精神,有助護眼、抗老。葡萄高GI水果 適合及時補充能量台安醫院預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根據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結果統計,長者的跌倒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且每年跌倒的發生率約為15至40%。而在臺灣,跌倒更是65歲以上長者因事故傷害導致死亡的第2位,且盛行率極高,每6人中就有1人曾有跌倒情形。運動強度不足長者 身體功能將下降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就設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不少人聽到自己長腫瘤、得了直腸癌,第一句話就是「醫師,我肛門要不要挖掉?我不想揹袋子」。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魏柏立指出,現代醫學進步,因罹患腸癌要裝人工肛門的比例已微乎其微,不少直腸癌二、三期的患者,靠著手術前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後續再搭配手術,就有很好的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NBA籃網球員林書豪,先前在季賽首戰印第安納溜馬時,在帶球上籃後,落地時卻抱著右膝直呼疼痛,經檢查後,確診為髕骨肌腱受傷。當時替林書豪檢查的醫師表示,髕骨肌腱撕裂對運員是極大的傷害,若僅是撕裂傷,經治療後還是有機會能夠重返運動場,但若是髕骨肌腱斷裂,則可能因此得告別運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