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便便裡的毒素恐導致癌症?醫師解釋「腸道知識」不能不知道,原來根本沒有「宿便」一詞!

作者:丁當

 

原文標題:宿便有毒會致癌?你真的需要潤一潤、清一清嗎?

 

便便裡的毒素恐導致癌症?醫師解釋「腸道知識」不能不知道,原來根本沒有「宿便」一詞!

 

 

丁當真是不知道,「空氣污染(包括煙草)是一類致癌物」已經讓人整個人都不好了,幹嘛還要拉上便便一起進坑?

 

真相是,從來沒有任何證據說過便便會致癌。

 

丁當也不知道,為啥會有人要去「清宿便」,認為「清了宿便」就可以「排掉腸毒」?

 

 

●   ●   ●

 

醫學上沒有「宿便」這個名詞

 

按照常見的說法,「宿便」是指積存在體內尚未排出的大便。

 

如果考慮到「宿」字在漢語裡的意思,很多人會理解「宿便」是前一天未排除的大便。

 

然而問題是,食物從進嘴到成長為一坨大便,可是段非凡旅程:

 

要先花 6~10 個小時經過胃、小腸的消化吸,剩餘的部分進入結腸,在裡面緩慢地前行。

 

同時大量的水還有一些電解質在這裡吸收,這個過程需要大概 20 個小時,之後到達直腸,才能變成成型的軟便。

 

便便形成的整個過程,要持續將近 30 個小時,所有的大便都是至少一天以前的。

 

排便以後,人的結腸里確實也還會有部分未成型的零散便便。但在後續的積存過程里,主要是水分和電解質的吸收而已。

 

對於健康人來說,既沒有所謂的「宿便」,也沒有所謂的「毒素」在吸收,「清宿便排腸毒」就更是無稽之談。

 

 

●   ●   ●

 

腸子不需要洗洗澡

 

有人會說,「宿便」是個偽科學的概念,但我真的有老便秘啊,我好幾天都排不了一次便便。

 

那我做個腸道 SPA,給腸道洗洗澡,讓自己舒服下,不行嗎?

 

便便裡的毒素恐導致癌症?醫師解釋「腸道知識」不能不知道,原來根本沒有「宿便」一詞!

 

 

腸道 SPA 或者是腸道水療等,本質都是一種「灌腸處理」:

 

通過刺激直腸,傳遞信號到大腦提前啟動排便過程,欺騙直腸和大腦提前發生的排便。

 

這會影響水分和電解質在結腸內的吸收,長期頻繁使用會導致脫水或電解質紊亂。

 

不恰當操作還可能出現腸道穿孔、破裂,引起腹膜炎,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   ●   ●

 

老便秘也不能隨便潤

 

而通便潤腸的保健品、什麼什麼茶,本質也差不多:

 

一般是通過含有蒽醌類化合物的藥物,直接刺激腸黏膜神經,引起排便反射,導致結腸平滑肌收縮,腸蠕動加快,從而促進排便。

 

長期應用,會導致不可逆的腸神經損害和肌肉萎縮,越來越依賴藥物。也就是說,要不斷加大劑量,才能排得出便便了。

 

而且還會使色素沉着於腸壁,出現結腸黑變病。這種腸子越洗越黑的洗澡,你我都不想看到吧?

 

無論是潤腸茶還是腸道 SPA,都是在通過一種違背常理、欺騙排便的方式來增加排便。

 

我們都知道騙人是不對的,那騙騙便便,怎麼就對了呢?

 

你們考慮過大便天天聽「狼來了」的故事,是什麼感受嗎?

 

便便裡的毒素恐導致癌症?醫師解釋「腸道知識」不能不知道,原來根本沒有「宿便」一詞!

 

 

對於大部分正常人:

 

只要有良好的排便習慣,沒有因為排便影響生活質量,是不需要畫蛇添足地清理腸道的。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夠了。

 

如果是符合診斷標準的便秘患者:

 

也不能擅自使用潤腸通便的產品。 而是要找消化科的醫生,根據自己的症狀特點,吃不同的藥物對症處理,不要輕易拿自己的腸子開刀。

 

如果懷孕特殊時期經常便秘:

 

更加要小心護理,提前預防,多多尋求婦產科醫生的專業指導幫助。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如在其他微信公眾號,或丁香醫生公眾號入駐的內容平台(包括但不限於知乎、今日頭條、QQ 公眾平台、天天快報、淘寶頭條)看到本平台授權的文章,請郵件聯繫 [email protected] 授權轉載,不可直接二次轉載。

 

丁香醫生是中國最大的醫學網站丁香園旗下的健康管理平台。這裡除了有專業醫生寫給你的健康科普,還有中文互聯網最值得信賴的健康和醫療信息數據庫,你還可以通過丁香醫生旗下的在線醫療咨詢服務平台「來問醫生」在線向醫生提問。

 

 

便便裡的毒素恐導致癌症?醫師解釋「腸道知識」不能不知道,原來根本沒有「宿便」一詞!

相關推薦

有些人張開嘴,對著鏡子把舌頭伸出來時,可以看見自己舌下有一些「青筋」,嚇得不行,趕緊問是怎麼回事,擔心有什麼病。   先來看看舌頭的結構。     一看就明白:原來我們每個人舌下都有很多淺表的舌下靜脈叢! 舌下靜脈叢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收集舌部血液,迴流至更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2012年全國十大癌症死因,乳癌依舊是女性癌症排名第一名,平均每十萬名女性,就有65人罹患乳癌,換言之,台灣每50分鐘,就新增一名乳癌患者,但乳癌卻非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原因在於乳癌的治癒率極高,部分罹癌病患僅需切除腫瘤即可復原。新竹馬偕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夏日即將到來,你的寶寶是不是第一次體驗夏日呢?在感受快樂的同時,新手爸媽們也應該要了解夏日裡種種潛藏的危險。 小兒科醫師陳宗獻指出,「寶夏病」,第一名的就是腹瀉!因為天熱,寶寶大量出汗,如果飲水不足,體內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都減少,影響到寶寶的食欲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藝人安鈞璨年僅31歲即罹患肝癌驟逝,引起許多藝人好友驚訝與不捨,外界推測與其長期熬夜、喝酒的生活型態,或罹患肝炎有關。醫師指出,酒喝多了會傷肝,容易導致脂肪肝及肝發炎,演變成肝硬化、肝癌的風險極高,尤其烈酒的酒精濃度高,每天不可喝超過50cc。開業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