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健康回饋保險金 愈健康領愈多│理財周刊

國人近年來頗多因「代謝症候群」引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併發症而死亡案例,為吸引國人注重自身健康,壽險業者推出「健康回饋保險金」,推廣愈健康、領愈多的健康概念。

文.林佳弘

在跨國藥廠擔任業務主管的小陳,自三十歲以後身材就逐漸變形,三年下來體重從原本的六十五公斤,激增到近八十公斤,腰圍也同步擴增到九十五公分。因為在藥廠工作的關係,讓他在一年前就驚覺身體狀況有異而赴院就醫,經過詳細的體檢後,竟發現罹患糖尿病,也就是所謂的「代謝症候群」,屬初期症狀可透過服藥降低血糖值的類型。

健康回饋保險金 愈健康領愈多│理財周刊

正因病況輕微,讓小陳輕忽了應定時定量用餐、按時服藥等治療步驟,繼續揮霍自己的身體健康,直到最近因為多次血糖過高,飆升超過四百標準值,引發身體嚴重不適,小陳才意識到病況嚴重,開始重新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積極尋求治療與調養身體。所幸,亡羊補牢猶未晚矣,經過一年下來的調整與改變生活作息,小陳終於可以重拾健康生活,只是這輩子他跟糖尿病也就脫不了關係了。

代謝症候群 現代人殺手

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國人罹患「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的死亡威脅正逐年攀升,2013年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的死亡率為31%,超越惡性腫瘤的29%,此外,二十歲以上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20%,並有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的趨勢。

另一方面,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未來罹患「糖尿病」是一般人的六倍、「高血壓」為四倍、「高血脂症」為三倍,「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則為二倍。

依衛福部資料顯示,2012年台灣約有三四二萬人因高血壓就醫,約有一六八萬人因糖尿病就醫,顯示國人健康深陷「三高危機」。

事實上,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健康焦點。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且每年因為高血壓導致死亡的人數達九百多萬人,其中半數死於心臟病和中風。對此,2013年世界衛生日便以「控制你的血壓」為主題,將高血壓提升至全球性健康課題。

健康回饋保險 提升危機意識

另外,全球約有三.四七億人患有糖尿病,世界衛生組織更進一步預測,2030年糖尿病將成為全球第七位主要死因。

面對三高威脅國人身體健康,國內有壽險業者遂針對十一項三高容易引發的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腎衰竭等血管病變,以及癌症、肝硬化合併肝衰竭等現代人常見文明病,提供「三高特定併發症保險金」,一次給付減輕醫療負擔,且高齡六十五歲以上,疾病好發期的被保險人還有加倍保障。

該壽險業者也在被保險人投保後每三年給付保額1.5%的「健康回饋保險金」,提供被保險人作為健康檢查、添購運動器材之用,鼓勵被保險人自主管理、維持自己的健康。

以三十五歲男性投保該終身保險四十萬保額、二十年期為例,年繳保費2.5萬,投保後每三年可領取六千元的「健康回饋保險金」,萬一不幸罹患輕微的低侵襲性癌症,則可先領取六萬元的「初次罹患低侵襲癌症保險金」;若於七十歲不幸罹患心肌梗塞,還可領取八十萬元的「三高特定併發症保險金」。而只要保戶在壽險公司設有指定帳戶,每三年就會收到自動匯撥給保戶的「健康回饋保險金」,直到保戶九十九歲,或是保戶不幸罹患特定傷病而致契約終止。

保單結合健康管理 訴求預防功能

國泰人壽林昭廷副總表示,推出嵌入健康管理的保單,保險不只發揮事後補償功能,更可做到事前預防。在事前預防方面,首先不僅提供「健康回饋保險金」供保戶作為定期健檢及促進健康活動的財源,訴求「愈健康、領愈多」,引導保戶重視自身健康。

其次,亦為保戶建置健康管理平台,並設有六大專區包含衛教、飲食、運動等,提供多元健康促進活動資訊,同時還結合雲端科技,讓保戶上傳自身健康相關數據,方便保戶管理、掌握運動效果及身體狀況,協助保戶定期關注自身健康。

最後,更不定期提供獎勵回饋機制,引導保戶持續促進健康,透過參與健康相關活動,如健康講座、觀看衛教影片、定期更新生理數值等,累積健康點數,參與抽獎,讓保戶不但贏得健康,還可獲得實質獎勵。

※理財周刊763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文>4月選股密技「逆勢」 法人盤透玄機
◎發行人語>奇蹟在自己手上
◎理財我最大>闕又上「阿甘投資法」輕鬆賺取十倍獲利
◎產業追蹤>運動風氣正夯 紡織股長線走揚
◎解碼房市>柯P社會宅開跑含金量國宅大起底
◎王信傑股市豪傑>蘋果、非蘋雙加持62xx現轉機<
◎吳金潮多空大師>漲幅7%變10% 選擇權大利多
◎邱鼎泰全球鑫攻略>第二季首選基本面佳 連動國際強勢股
◎基金風向球>亞股基金投資展望 印度中國續強
◎保險指南>健康回饋保險金 愈健康領愈多
◎陸股脈動>驚驚漲格局 鎖定政策概念股

 

【原文刊載於《理財周刊》763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最近有一項發表於《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但頗具爭議性的新研究指出,鹽分可能不會像過去專家們聲稱般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害那麼大。該研究解譯,只有鈉食用量過大的民族需要特別減少鹽分攝取,例如中華料理習慣添加醬油,相對鈉的攝取量也會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

閱讀詳情 »

家中難免會存放一些備用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但藥品該如何正確存放才能降低變質風險?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藥品保存要遵循「避光、避濕、避熱」三大原則,即可維持較好的藥品品質喔!  根據食藥署建議,藥品存放應視藥品說明書而定,若建議以室溫存放的藥物,則應遵循「避光、避濕、避熱」三大原則! 若家中有防潮箱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食品吃就對了? 打壞身體運作,小心越吃越得不償失! 文/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 李璧如   保健營養粉,等於「類固醇」 人體是一座設計精良的化工廠,每種營養與能量輸入與輸出的流程,自有它的韻律,原本天生俱足,只要不離常軌,所有的營養、需要的能量,都能自行製造合成。若人為干預,打亂自然...

閱讀詳情 »

「排寒」12字箴言!從飲食提升體氣,排出陳寒、阻絕新寒入侵! 文/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 李璧如 排寒十二字箴言:戒「冰冷寒涼、燒烤炸辣、濫補濫清」   何以要戒「冰冷寒涼」? 臺灣地處亞熱帶,我們很容易不小心就放鬆警戒,誤食生冷;尤其天氣熱到爆時,冰冷或涼性食材,更易入口。看診時總有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