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冰箱最不宜存放的十種食物:澱粉類食物巧克力

哪些食物不能放冰箱?很多人喜歡一次性採購很多食物,然後丟進冰箱儲存。這種做法很不對,有些食物丟進冰箱容易加速變質,還會帶壞其他食物腐敗。提醒你:這10種食物寧願丟掉,也別放進冰箱。冰箱如何儲存食物呢?

冰箱最不宜存放的十種食物:澱粉類食物巧克力

 

 1、澱粉類食物

  饅頭、花卷、麵包等澱粉類食物不能放進冰箱中,會加快其變乾變硬的速度,如果短時間吃不了的話,可以將其密封好放進冷凍室中冷凍。

  另外麵包和餅乾也不宜放在一起存放,這樣一來麵包中的水分會轉移到餅乾中,使餅乾變軟,麵包反而變硬,對兩者都不利。

  2、巧克力

  放進冰箱的巧克力在拿出來後,表面容易出現白霜,不但失去原來的醇香口感,還會利於細菌的繁殖。芮莉莉說,儲存巧克力的最佳溫度是5℃—18℃。

  可先用塑料袋密封,再置於冰箱冷藏室儲存。取出時,別立即打開,讓它慢慢回溫至室溫再食用。

3、魚類

  冰箱中的魚不宜存放太久,家用電冰箱的冷藏溫度一般為-15℃,最佳冰箱也只能達到-20℃,而水產品,尤其是魚類,在貯藏溫度未達到-30℃以下時,魚體組織就會發生脫水或其它變化,如鯽魚長時間冷藏,就容易出現魚體酸敗,肉質發生變化,不可食用。

  4、藥材

  藥材不宜放在冰箱裡,藥材放入冰箱內,和其他食物混放時間一長,不但各種細菌容易侵入藥材內,而且容易受潮,破壞了藥材的藥性。

  所以對一些貴重的藥材,如人參、鹿茸、天麻、黨參等,若需長期保存,可放在一個乾淨的玻璃瓶內,然後投入適量用文火炒至暗黃的糯米,待晾涼後放入,將瓶蓋封嚴,擱置在陰涼通風處。

  5、西紅柿

  西紅柿經低溫冷凍後,肉質呈水泡狀,顯得軟爛,或出現散裂現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無鮮味,嚴重的則腐爛。

  6、黃瓜、青椒

  黃瓜、青椒在冰箱中久存會出現變黑、變軟、變味。黃瓜還會長毛髮粘。因為冰箱裡存放的溫度一般為4℃至6℃左右,而黃瓜貯存適宜溫度為10℃至12℃,青椒為7℃至8℃,因此不宜久存。

7、綠葉菜

  綠葉菜放在冰箱裡不僅葉片會更快腐壞,還可能由於酶和細菌的作用,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

  8、香蕉

  若把香蕉放在12℃以下的地方貯存,會使香蕉發黑腐爛。

  9、鮮荔枝

  若將荔枝在0℃的環境中放置一天,即會使其表皮變黑,果肉變味。

  10、草莓

  草莓儲存在冰箱裡,不僅果肉發泡、口感大打折扣,還容易霉變。

  冰箱存放食物小貼士:

  1、冰箱門架處。

  此處溫度相對最高,方便拿取,適合放一些在室溫下也能暫存,不容易壞或者馬上要吃掉的食品,比如雞蛋、奶酪、開封後的飲料、調味品等。

  2、上層靠門處。

  上層溫度要比下層稍高,適合放置直接入口的熟食、酸奶、甜點等,這些食品要避免溫度過低。

3、上層後壁處。

  後壁處的溫度比靠門處低,適合放置不怕凍的食物,包括剩飯菜、剩豆漿、剩豆製品、牛奶等。需要注意,剩菜剩飯要用保鮮盒裝好,或保鮮膜封好,避免交叉污染和串味。

  4、下層靠門處。

  適合放各種綠葉蔬菜和水果,這類食物要避免緊貼冰箱內壁存放,以免被凍傷。

  5、下層後壁處。

  沒有烹調熟,但又需要低溫保存的食品,如豆腐等,有嚴密包裝不怕交叉污染的食品也適合放在此處,如袋裝熟肉。

  6、保鮮層。

  購買後24小時之內要吃的排酸冷藏肉、冰鮮的魚和其他水產品,應該放在冷藏室最下面的保鮮盒內。

  如果冰箱有專門的可調溫保鮮層,最好把肉類放在-1℃―1℃的保鮮層中。

  如果保鮮層有兩個抽屜,建議魚類和肉類放在下層,和需要冷藏的水果分開存放。

相關推薦

平時的頭髮修整,我習慣在慕尼黑當地請配合的髮型師幫手,畢竟好長一段時間才回台灣,修剪頭髮可不能等。而一般頭髮護理則在家自己動手,因此選擇合適的洗髮精、護髮乳以及修護產品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這次回台灣,一樣第一時間預約Elaine Wu做頭皮護理,在離開台灣前則做了護髮。這次頭皮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肺癌在台灣罹患人口眾多,相關醫療藥物也不斷更新改良,無論是標靶或化療至今都已有高度發展且治療選擇多元,但仍有不少患者對化學治療有錯誤觀念及迷思,導致發生排斥治療、甚至拒絕用藥治療的個案,因此,錯失抗癌關鍵時機讓癌細胞加速成長,最終引發病情惡化,提早走向生命的終點,令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元宵節來了,大家都會吃些應景的湯圓,除了有甜的芝麻、紅豆與花生湯圓,還有鹹湯圓也很美味;不過,湯圓的熱量很高,最好是淺嚐即可,尤其是客家鹹湯圓,吃一碗就等於吃一餐的熱量,那餐就不宜再攝取其他食物了! 客家鹹湯圓材料多 10顆紅白小湯圓有70大卡 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李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傳統心導管治療心律不整,輻射暴露時間平均26分鐘,但兒童器官發育不全,可能造成危害;台大兒童醫院引進「無輻射線心導管3D立體定位系統」,目前已治療10名病童,輻射暴露時間平均3秒,其中4名完全零輻射,大幅提升治療安全。 冷燒治療 心律不整治好了 15歲的梁同學,從小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