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再吃這些東西了!我是認真的!!揭密最傷「大腦」的食物~~

別再吃這些東西了!我是認真的!!揭密最傷「大腦」的食物~~

 

美國《醫藥日報》最新載文,經研究證實的「6種最傷大腦的食物」。飲食均衡身體自然健康,然而,有些食物吃多了可是會影響人的警覺度、記憶力、情緒和神經系統,危害大腦健康。

1. 咖啡因
咖啡是現代人生活的好夥伴,早上來一杯咖啡開啟一天的生活,下午累了,來一杯咖啡提神,但有些人並不適合喝咖啡。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布林莫爾醫院心理學家勞倫•納波利塔諾博士表示,有心理問題的人群應該避開咖啡因。許多人試圖通過喝咖啡應對嗜睡等症狀,卻在無意中將自己陷入焦躁的心理之中。

澳洲與紐西蘭食物管理局一項研究發現,一杯咖啡確實可以提神,喝第二杯則能提高集中力和警覺性,會令人更精神;但喝咖啡過量卻可能會令人興奮過度,反而變得疲憊,甚至驚悸。這一發現得到英國心理學家路易斯的研究支持,他警告那些狂喝咖啡的人可能會出現「咖啡因病態」,焦躁、坐立不安,無法專心工作。

2. 味精
有研究稱常吃味精大腦會反應遲鈍、記憶力降低。德拉瓦州醫學專家查德•勞倫斯博士表示,研究發現,吃過多味精不僅會導致頭痛和胸悶,而且會嚴重影響大腦健康。攝入味精會過度刺激神經細胞受體,甚至會導致神經細胞凋亡。味精會致使血液中谷氨酸的含量升高,限制了人體利用鈣和鎂,可引起短期的頭痛、心慌、噁心等癥狀,對人體的生殖系統也有不良影響。

3. 含防腐劑的加工食品
防腐劑是由人工合成,長期過量攝入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運動營養學家布蘭登•曼托爾博士表示,加工食物含有防腐劑、色素、人工香料等影響行為和大腦認知能力的成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近來的研究證實,如果長期食用高脂肪的垃圾食物,會漸漸地損害腦部,造成認知能力低下,以及記憶及學習能力低下。

4. 高鹽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一項研究也發現,攝取過多鹽分加上缺乏運動,會加速老年人的認知能力退化。
該研究跟進了1200多名年齡介於67至84歲的長者,發現部分平日攝取較高鹽分及經常久坐的長者,在簡短智能測驗(MMSE)的成績,較攝取適量鹽分的長者差。研究又發現,若長者停止進食含高鹽分的食物,認知退化速度就會減慢。有關研究已在新一期的《衰老神經生物學》期刊發佈。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日鈉攝取量應少於2000毫克,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煮食時以香草代替鹽作為調味料,以及避免吃罐頭加工等高鹽食物。

5. 糖
《生理學雜誌》刊登一項研究發現,果糖降低大腦和記憶功能。運動營養學家布蘭登•曼托爾博士表示,長期大量吃糖會導致記憶力下降等問題。研究期刊Appetite更發現,攝取太多糖會導致認知功能缺損、記憶力衰退。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醫藥學系(Wake Forest University of Medicine)研究發現,短期攝取高糖分食物會造成記憶力下降。生物學期刊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研究也表明,攝取含高糖分與飽和脂肪的食物,足以損害記憶力。

6.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會使血糖不穩定,造成身體發炎,還會增加腦血管退化和硬化危險。2012年一項研究發現,反式脂肪攝入過多不僅會升高「壞」膽固醇(LDL)和降低「好」膽固醇(HDL)水準,而且會導致大腦萎縮。營養專家表示,反式脂肪會影響胰島素敏感度下降,使血糖控制不穩定,即醣化終端產物造成鍵結,即容易傷害腦神經,造成記憶能力及學習障礙現象,此情況與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形成原因類似。

文章來源:新華網

 

這些食材都不能大量攝取!!!

為了朋友們的智商!請儘快轉發給他們!

這些東西不能再吃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還記得2011年塑化劑食安事件嗎?其揭露在市場化、營利為導向的食品產業中,很難避免各種為了降低成本、創造利潤所引發的問題,造成不良廠商在汙染的環境或低劣衛生條件下進行生產、使用過期原料,或改用便宜工業原料取代合法食品添加物。公共衛生促進協會(衛促會)呼籲,政府應每年提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年有1萬多人確診罹患乳癌。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沈陳石銘教授表示,乳癌治療包含開刀、化療、放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等,視患者身體狀況、腫瘤特性決定治療方式。台灣近8成乳癌病人的腫瘤有雌激素受體,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田柏升報導】夏日來臨,水上及戶外活動盛行,但近視族卻好困擾,戴有框眼鏡活動卡卡,隱形眼鏡又要攜帶瓶瓶罐罐出門很麻煩,更要擔心角膜感染問題,許多民眾轉而尋求雷射近視矯正手術,盼找回健康視力及生活便利性。近視患者周媽媽表示,以前不管是夏天吃飯、吃麵、運動,一動一流汗都很想把眼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常把運動作為紓壓方式者,近8成受訪者覺得運動後心情有「變好」!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去年6月針對3,478名六都國、高中職生,進行運動與憂鬱情緒相關性調查發現,6成青少年有固定運動習慣(運動超過3天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有固定運動習慣者「情緒穩定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