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小看牙齦流血,其實那是身體在向你求救了

別小看牙齦流血,其實那是身體在向你求救了

圖片來源:http://giphy.com/gifs/teeth-brushing-KArg7fyJtT6a4

 

日常刷牙有血就該緊張了?

刷牙的時候會有流血的困擾嗎?你的牙周可能已經病了!

牙周病的徵兆就是在牙齦上,包含牙齦紅腫、流血,甚至疼痛,一旦演變成牙周病,最終可能導致掉牙。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不痛不癢,畢竟也沒發生什麼重大不適,不過,根據研究發現牙周病不僅影響口腔健康,牙周病患者中風風險居然約為一般人的 2 倍,患有牙周病的孕婦容易早產或生出體重過輕的嬰兒,甚至患有牙周病的男性陽萎比率較高!

吸菸者的牙齦也比較容易被感染,因為吸菸會降低血液中含氧量,因而減少流回牙齦的血液和養分,削弱身體的防禦機制,使牙齦更容易被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構造會發生變化,這會使血流減少,繼而弱化牙齦與周邊骨骼,使它們較易被感染,患有牙周病的比率比一般人高。

 

不管你是不是牙周病高危險分子,一旦發現刷牙時牙齦流血,就應該馬上展開「護齦行動」!

別小看牙齦流血,其實那是身體在向你求救了

圖片來源:http://goo.gl/zGXemE

 

別小看牙齦流血,其實那是身體在向你求救了

會流血的牙齦=不健康的牙齦

牙齒周圍的組織遭到牙菌斑感染,開始腫脹、發炎、牙齦流血、口臭,這就是牙周病的徵兆。

刷牙時發現牙齦流血,很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階段「牙齦炎」,如果一直放著不管,就可能演變成第二階段的「牙周炎」造成牙齦萎縮,最後會變成嚴重的牙周病,這時牙齒就會開始鬆動,甚至可能脫落!美國有項研究發現牙周病患者如果同時有高血壓,中風機率會增至近 49 倍!!!

 

牙齦健檢DIY

●有口臭症狀

●刷牙後發現牙齦流血

●牙齦呈現暗紅色而不粉紅色

●牙齦萎縮,感覺牙齒露出越來越多

●牙齒搖晃

 

如果發現自己已經有上述現象,你就應該立即就醫,並且積極的做好居家牙齦護理!

別小看牙齦流血,其實那是身體在向你求救了

圖片來源:http://goo.gl/irR34g

 

護齦運動三大護法

正確刷牙+對的牙膏+牙線輔助=對抗牙齦出血

 

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保持牙齦健康,所以如果你有牙齦出血的症狀,只要立即採取行動做好居家牙齦護理,還是可以重新找回健康的牙齦!

別小看牙齦流血,其實那是身體在向你求救了

 圖片來源:

http://goo.gl/8I6ErZ

http://goo.gl/zOqONs

http://goo.gl/S13Ww1

  1. 正確刷牙:你的刷牙方式正確嗎?來看看正確刷牙方式,牙刷的大小要合口腔,以柔軟刷毛為佳,記得三個月後就應更換牙刷。
  2. 牙線輔助:除了刷牙,一天使用一次牙線清潔牙齒,有助於預防牙周病!
  3. 對的牙膏:牙齦容易流血、發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牙菌斑在作怪。刷牙本身就可以清除牙菌斑,加上選對適合的牙齦護理牙膏,含礦物鹽(重碳酸鈉)專業成分的牙齦護理牙膏,可以提升去除牙菌斑的效果,幫助預防牙齦流血問題。正確刷牙+對的牙膏+牙線輔助=對抗牙齦出血


    別小看牙齦流血,其實那是身體在向你求救了
    圖片來源:http://goo.gl/Q9ONHQ

早期治療,預防病情加重,生活上保持良好潔牙習慣,牙周病想要找上你還不得其門而入呢!

相關推薦

導讀:頭痛絕非小事,雖然說頭痛是一個症狀,但是它可能是由多種病變引起的。其中包括顱內病變、顱外頭頸部病變、頭頸部以外軀體疾患、神經症及精神病等都可引起頭痛。所以,病人頭痛,醫生也頭痛,因為想查清楚引起頭痛的原因真不容易。 有研究稱40歲以前經歷過嚴重頭痛者約佔40%,而單純以頭痛就診者約佔神經科門診...

閱讀詳情 »

疤痕是個惱人的問題,輕則破壞皮膚外觀,造成美容問題,若發生疤痕攣縮,可能妨礙關節或顏面五官活動的靈活性,影響身體功能。 疤痕的形成,是皮膚傷口癒合的結果。皮膚由表層至深層,可分為表皮、真皮、皮下脂肪,此三層構造中,真皮層具有許多膠原蛋白(collagen),傷口癒合過程中,纖維母細胞會進行膠原蛋白...

閱讀詳情 »

想要測量水晶體有沒有白內障,眼科醫師說現在採用光學方式測量,精準度提升很多,而醫師也進一步發現,門診當中的白內障患者,有3成的比例,同時合併有散光、近視、遠視的多重問題。 醫師說想要一次解決白內障和其他視力問題的患者,建議可以透過小切口無縫線手術後,植入一片式人工水晶體,降低眼睛球面的像相差矯正散...

閱讀詳情 »

多汗症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現象,在亞熱帶的台灣,似乎尤其常見。每到夏天,更是多汗症病患頭痛的時候。 一般坊間常會把排汗當作是一種排毒現象,恐怕是對汗腺功能期待太高了。流汗是人體體溫調節的一環,汗量個別差異大,男性比女性多,影響因素還包括熱、情緒、疼痛及飲食。是溫熱刺激造成的,主要是調節體溫下降。情緒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