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忽略心臟疾病 10大死因排名第2!

別忽略心臟疾病 10大死因排名第2!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最新10大死因結果顯示,國人去年有13萬2428人死於10大疾病,占總死亡人數76.8%;而與前年相較,排名第2的心臟疾病,死亡人數就增加1610人,不得不慎!

去年心臟疾病死亡人數較前年增加1610人

國人去年10大死因排名依序為1.癌症、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事故傷害、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8.高血壓性疾病、9.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排名第1的癌症,去年死亡人數較前年增加931人,排名第2心臟疾病增加1610人,排名第3肺炎增1451人,排名第4腦血管疾病增677人。

心臟血管疾病致死 小心血管變硬與血液濃稠

心臟血管疾病多為三高族群,而在防治心臟疾病時,西醫多會針對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來做治療;而在中醫方面,又是如何診治呢?中醫師吳建東表示,心臟血管疾病會致死,主要並不是因為三高,而是三高導致血管變硬與血液濃稠,是因為血管硬化以及血管中血液循環不良造成。

中醫治療心臟疾病 從根本處理

吳建東醫師指出,血管硬化與血液循環不良,就要針對周邊循環差或是代謝差來治療,甚至要調整脾胃,而肝腎虛弱時,也都需要用藥調整,必須要從根本處理,使代謝產物清除乾淨,以及血液循環要調整好,才能改善心臟血管疾病。

針灸、放血 也可改善心血管疾病

心臟血管疾病除了使用中藥治療之外,吳建東醫師進一步指出,針灸也能改善心臟血管疾病,而最常用的穴位有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央稍後處)、合谷穴(位於第一、二掌骨間虎口處)以及太衝穴(位於腳背在第一腳指骨與第二腳指骨上方凹陷處);此外,對於血壓突然升高,血管未稍循環差,或是腳麻、手麻等病況,也可應用放血來做治療。

預防心臟疾病:規律運動+良好生活習慣 

根據研究顯示,中西醫合併治療,對於心血管疾病會有較好的效果;吳建東醫師強調,至於想要預防心臟疾病,養成規律的運動,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而且要記得多喝水,喝水也是改善心臟疾病很重要的一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6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冠境外移入11例個案,當中6人屬於完整接種疫苗突破性感染個案,施打牛津AZ、輝瑞BNT、嬌生;另外,9月24日至30日境外移入感染病毒基因定序,增加6例新冠Delta病例。 ▲10月1日新冠肺炎新增個案與死亡狀況。(圖/中央流行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公費流感疫苗於今(1日)開打,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指出,這段施打期間,只針對高風險及高傳播族群提供免費接種服務,將不再開放全民施打。對於流感次要風險族群及評估自身風險有接種需求的民眾,提醒可儘早自費接種疫苗。 流感流行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在台灣,一般約於11月開始,流感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重醫療、輕預防」一直是台灣健康照護體系的現象,台灣雖然擁有卓越的醫療技術,但是在人口持續老化、醫療支出不斷成長下,健保財務負擔將日益沉重。 過去數10年來,一股由網路與資通訊(ICT)技術所驅動,數位科技與健康照護的結合趨勢,催生出了各種「數位健康」(Digital...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台灣持續維持新冠無本土新增,但死亡個案增加1例,亡者曾經一度解除隔離出院,肺部狀況不佳留有後遺症,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目前全台累計843例新冠死亡,當中831本土與12例境外。 ▲10月1日新冠肺炎新增個案與死亡狀況。(圖/中央流行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