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能躲過伊波拉病毒的侵犯?│今周刊

「香港出現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個案!」上周斗大的新聞標題,讓人不禁回想到十一年前的SARS風暴。這個死亡率高達九成的出血性病毒,有沒有可能攻進台灣?它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如何?

台灣能躲過伊波拉病毒的侵犯?│今周刊

撰文/賴若函、任中龍

二○一四年二月,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再爆疫情,這個被稱為「世紀黑死病」的病毒,從一九七六年第一次出現在人類歷史後,近四十年以來仍無藥可解,死亡率達九成,人人聞之色變。原本只局限在非洲中部國家,目前已擴散到西非的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與奈及利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八月一日,通報案例增加至一六○三人、死亡數累計達八八七人。

WHO祕書長陳馮富珍警告,當地疫情正在失控,但若因應得當仍能遏止。美國疾病管制局於七月二十八日發出對疫區的旅遊警訊,等級等同於○三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事件,三十日,距離台灣飛行時間不到一個小時的香港,就傳出有疑似個案入境,後來雖證實是虛驚一場,但也讓台灣民眾神經緊繃起來。畢竟,當年SARS事件,首例個案就是一位由港返台民眾感染,讓人不禁擔心:「這次台灣能不能躲過伊波拉病毒的侵犯?」

大規模傳染暫時不可能

雖然菲律賓與中國曾發現伊波拉不同的病毒型別,但疫情仍長期局限於非洲,學者一致認為,病毒要擴散不太容易。台大醫學院院長張上淳表示,就算他國民眾前往非洲感染,也是單一個案,「大規模傳染暫時不可能。」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則指出,伊波拉病毒共有五型,其中又以薩伊型最強,致死率高達九成;這次疫情死亡率沒有這麼高,研判可能是感染其他毒性較弱的病毒,但從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來看,仍須留意疫情擴散。

美國疾管局已發出「第三級旅遊警示」,警告在疫區的美國民眾避免接觸病人的血液及體液,前往西非的旅客必須採取額外的防疫措施。同時,兩名在西非受感染的美國醫療照護人員運回國內治療,首度讓美國境內有伊波拉患者入境。

鄰近的香港也啟動機制,只要從西非這三國入境的旅客出現發燒症狀,將採取預防性隔離。和香港一樣曾出現疑似案例,且經檢驗未遭感染的英國,則決定目前最好的應對方式是提供西非疫區「額外資源」,主動協助西非防疫。

台灣已啟動三關防疫機制,衛福部部長邱文達在行政院院會表示,將加強國際疫情監測,若國內出現疑似病例將成立應變小組,甚至防疫中心;持續加強風險溝通,包含旅遊警示、醫師通函、防治手冊等;強化人員與物資整備,比照普通大型傳染病做好準備。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台灣經過SARS與禽流感事件後,對於疫情防治已經累積了一定經驗,加上各專責醫院所備有的負壓隔離病房,只要醫護人員能夠做好自我防護,在最快時間內將可疑個案隔離,即使進到台灣也不必過度恐慌。…

今周刊推薦網址 
【活動報名】TED創辦人 理查.沃爾曼首次訪台...
【熱門文章】蔡志忠:老師、父母都告訴你,努力才會有成就,那是騙你的!.....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920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精神病手記:反覆自殘的三年自述》一切從一個創傷開始 那年五月,我抱著手上不斷滲血的傷口,蹣跚地走進醫學大樓。我期待能有醫師為我縫傷口,但得到的答案是本日沒有外科門診,於是我坐著等候家醫。那時候的我對於自己的狀況是不能說的,連傷口也無法給人看,因為傷口在我身上終究是個傷口,同時也是條心裡的傷,如我的痛...

閱讀詳情 »

舌頭長了一顆痣?為什麼會這樣呢?會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健康問題呢?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舌頭長痣常見是因爲外傷導致血腫、或是局部靜脈曲張所致,但亦不排除有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建議積極諮詢牙科醫師的診斷評估為佳。  奇怪,舌頭上怎麼多了一顆紅黑紅黑的痣?這是什麼疾病?需要立即就診嗎?黃斌洋醫師表示,舌...

閱讀詳情 »

TVBS 56頻道《小燕有約》邀請到來自屏東麟洛鄉兩位姑娘彭佳慧及Ella,兩人其實在小時候就結識,感情好到無話不談,在節目中兩人聊天聊到忘我,此時,張小燕對彭佳慧說:「你不是應該把新專輯給我嗎?」兩人才停止話題。當張小燕看到新專輯歌曲「我們真的幸福了嗎?」問及兩位你們幸福嗎? Ella回...

閱讀詳情 »

菸酒成癮、聲音沙啞,恐為喉癌警訊!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方端仁教授表示,喉癌常見於中年男性,尤其以嗜菸、飲烈酒為最常見的危險因子;然而,喉癌所導致的聲音沙啞極容易被人所忽略,也因此錯過治療的黃金期!林口長庚喉科團隊辛立仁醫師也提醒,若出現嗓音異常達ㄧ個月以上時,一定要趕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喉癌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