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季悶熱易傷「心」 莫輕忽血管問題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可別以為心血管疾病是秋冬才會發生的疾病!臨床發現,最近天氣逐漸炎熱,仍陸續出現許多心肌梗塞病人;心臟內科醫師提醒,夏季高溫更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千萬不可因為氣候炎熱,就輕忽防範工作。

日前衛生署公佈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腦血管疾病僅次於癌症高掛第二和第三名,雖不及癌症死亡人數之高,卻是國人慢性疾病的頭號元兇;署立豐原醫院心臟內科曹承榮主任表示,高溫悶熱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年初1-4月每月平均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患約4-5例,當季節轉換進入初夏的5月份,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患就高達14例,比例已和心血管疾病好發的秋冬季節相去不遠。

曹承榮主任指出,日前曾收治一位42歲年輕人,初次嘗試騎腳踏車至15公里外的廠房上班,在高溫烈日環境中,騎上將近2小時車程,由於先前沒有漸進式的運動訓練,在返家路程中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突然胸悶昏倒,所幸經身旁同事緊急送醫,即刻進行心導管手術疏通,才挽回一條寶貴的性命。

國際間調查發現,心血管疾病在歐美國家的死亡率逐漸下降,東南亞地區包括台灣卻有逐年緩步上升的趨勢。曹主任解釋,由於近年三高盛行、國人肥胖問題增加,加上社會結構逐漸老化、年輕族群又經常工作過勞、壓力大,青少年時期BMI過高等綜合因素影響,不僅造成中高年齡層與年輕族群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加,更促使心血管疾病走向M型化的趨勢。

近來醫療技術進步,在面對心血管疾病時,多以安全性較高、微創的心導管手術替患者進行疏通,僅少數約5%患者需以風險較高的開心手術治療。但由於心導管手術置入支架材質不同,術後需服用雙重抗凝血藥物,長達6-12個月甚至終生,許多患者感到困擾甚至自行停藥,不僅可能造成支架內血栓的形成,嚴重者更可能有死亡的風險。

曹承榮主任強調,臨床上除了病患因為其他治療需求,如化療造成血小板下降、開刀等因素會視情況建議暫時停藥,一般像大腸鏡、胃鏡等檢查則不需停藥;此外,國內亦有新一代經臨床實驗證實縮短服用抗凝血藥物期間,不會造成增加血栓形成風險的塗藥支架,對想避免長期服藥的患者可說是另一種選擇。

天氣逐漸高溫炎熱,曹主任也呼籲,由於夏季人體血壓較低,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多留意;運動時應採循序漸進方式,切勿短時間內劇烈運動,大量流汗後要適時補充水份,不要在高溫環境下大量食用冰品或生冷食物,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以清淡的飲食為主,才能平安度過每一個季節,避免心肌梗塞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31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年僅7歲的小男孩阿布(化名),長得清秀可愛,不定時出現搖頭、眼球飄移與眨眼,在學校被同學捉弄排擠,甚至老師總誤會他在「惡作劇」,經過精神科一系列詳細檢查後,確診為「妥瑞氏症」,媽媽很擔心妥瑞氏症的症狀會影響阿布的課業學習和人格發展,所幸經過頭皮針及耳針治療後,症狀有所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近期防疫旅館接連爆出群聚感染,台灣也出現Omicron變異株病例,隨著第三劑疫苗開放施打,不少民眾猶豫是否要接種?第三劑是否該選擇混打?綜合國外各項研究 第三劑疫苗有必要性根據《CNBC》報導,白宮首席醫學顧問Dr. Anthony Fauci坦言,以BNT疫苗為例,雖...

閱讀詳情 »

2021.12.19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12月19日為止,已經有850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

閱讀詳情 »

在這個月數據說話的大時代裡頭,連頭皮都有著對應科技來告知大眾頭皮目前所遭遇的困擾!艾蘿salon特別引進頭皮檢測儀器,用探測器放大120倍讓客人更了解自己頭皮、毛囊及毛孔問題,並找到最佳調整方式加以改善喔!鹿港老字號頂級Salon「艾蘿salon」初始店就在鹿和路四段縣道135號上,再往前一點就是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