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大突破!可「自動溶解」的心臟支架已試驗成功!實在太厲害了,一定要分享出去!

 

 

心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大敵。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2年有17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全球死亡總數的31%。這些死者中,估計740萬人死於冠心病,670萬人死於中風。

大突破!可「自動溶解」的心臟支架已試驗成功!實在太厲害了,一定要分享出去!
(圖片來源toutiao.)

血液在人體內流動,承擔著運送營養成分、氧氣和代謝廢物的重任。跟任何液體在管道中的流動一樣,血液需要克服血管帶來的阻力——在人體內,這些阻力由心臟搏動產生的能量來克服。如果血管硬化、阻塞,流動的阻力就會變大。如果這種阻塞發生在心臟出口的冠狀動脈中,就可能導致全身的血液流動受阻,嚴重時就發生心肌梗死。

1980年代,現代醫學發明了「心臟支架手術」。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手術,在冠狀動脈裡中硬化、狹窄的位置放入一個「支架」,把縮小的血液通道撐開,從而使得血液能夠順利通過。

這個設想和手術操作都不算困難,最大的挑戰是用什麼材料來製作這個「支架」。顯然,這種材料至少需要有足夠的強度,且無毒無害。經過許多探索,用金屬製成的支架終於植入了病人的血管,成功地「撐開」了動脈,解決了動脈阻塞的問題。

但是金屬支架畢竟是「外物」,並不受人體免疫體系的歡迎。對於人體來說,金屬與血管壁接觸的地方是「創傷」,有了創傷就要做出反應,表現出來就是發炎。這種發炎,可能導致疤痕組織生長,嚴重時又會導致血管重新變窄。為了防止發炎,就需要常年服藥。

第二代的心臟支架在金屬外面塗了一層含有藥物的膜。植入血管後,這層膜上的藥物緩慢釋放,可以防止發炎,抑制疤痕組織生長,從而保持血管暢通。

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依然還是有其他問題。比如膜中的藥物總是會耗盡,最後還是需要常年服用藥物。

實際上,被撐開的血管並不需要支架的長期存在。當血管被支架擴張,血管通暢流過,血管壁上的組織也會生長修復。也就是說,心臟支架植入一段時間後,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繼續留在血管中,不僅無益,反而成為了累贅和負擔。

但是,要想把它取出,就需要再動手術,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方案。理想的支架,就是撐開血管,等血管完成修復塑形,這個支架就自動消失。這就是「第三代心臟支架」。

這並非異想天開,它的核心是使用「可降解材料」來製作支架。所謂「可降解材料」,就是在一定環境中,可以自動分解成小分子的材料。用作心臟支架的可降解材料,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能夠製成足以撐開動脈的支架;其次,需要無毒無害,不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的攻擊;第三,降解速度符合治療需要,在動脈中保持支架形態到血管重塑完成,然後逐漸降解成小分子,被身體吸收或者排出體外;第四,降解得到的小分子對於人體也無毒無害。

這一美好的概念自然吸引了無數科學家和醫療器械公司,他們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來研究開發,其中走得最遠的是特種化工行業。目前,用於醫療器械的可降解材料主要是有兩類:一類是合成聚合物,一類是鎂合金。前者比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內酯等等,後者則是以鎂為基礎,含有鋅、鋰、鋁、鈣以及稀土等元素的合金。用這些材料製成的心臟支架,可以在幾個月內支撐動脈處於擴張狀態,實現血管的修復。然後,神奇的在這裡:支架逐漸失去機械強度,在兩三年後完全解體排出體外。

到目前,「可降解心臟支架」已經在一些小規模的臨床試驗中獲得了成功。還不能說它就很完美——尤其是跟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心臟支架相比,其長期效應也還有待於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來驗證。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方向。性能更好的可降解材料,設計更精巧的心臟支架,將會給病人們帶來更好的療效,並減少使用中的不便。

可降解材料的應用遠遠不僅僅是心臟支架。任何需要植入人體內但不需要長期保留的醫療器械,它們都有巨大的優勢。比如手術縫合,使用可降解材料的話手術後就不需要拆線處理。比如骨傷修復,使用可降解材料來進行早期的力學支撐,等到損傷的骨組織修復重建完成後,就不需要二次手術取出,等待它們自己降解消失就可以了。


via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擁有銀幕鐵漢形象,67歲的好萊塢明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驚傳罹患「失語症」,由家人代為宣布將退出影壇。國內醫師表示,失語症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種症狀,禍首最常見是中風傷及語言區;另外,失智症中稍微少見的額顳葉型失智症,主要表現就是以失語為主。且與一般...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不少民眾都會出門掃墓祭祖,或利用假期郊遊踏青、野宿露營,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醫師林柏蓁就提醒,3、4月氣溫回升又逢春雨,正是蛇類結束冬眠開始活動的時期,也是遭毒蛇咬傷的高峰,而野外有一大危險動作千萬別做,就是要避免赤手伸入草堆、樹洞或搬動石塊。 台灣常...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鄭依倫中醫師 「醫師阿,我最近真的很不好唉!胸部很脹,壓到就痛,腰也痠到挺不起來,肚子又悶又痛,害我心情很差。看什麼都不順眼,朋友開的玩笑我都覺得超難笑,一肚子火…,沒什麼胃口還一直變胖,下巴也一直冒痘痘,煩都煩死了…」似曾相識的場景,總是每個月...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筱庭採訪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患者,10年前因皮膚紅疹與腫塊就醫,檢查發現是「淋巴瘤樣丘疹」,歷經6年左右的化學治療卻無好轉,後續甚至惡化為「T細胞淋巴瘤」,多次接受化療、放療亦無明顯改善。 惡性淋巴瘤每年新診斷病例超過3,000人,為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9名。初期並無明顯特殊的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