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冷好發腦中風 三高者別疏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以前春夏秋冬要一年,現在只要一週就能體驗!」知名網路畫家馬克的話,相信讓許多人心有同感!尤其這幾天溫差變化大,若沒有做好保暖措施,小心!可能發生出血性腦中風!像是家住永和、患有高血壓的林先生就因天氣變化大卻沒多加注意,結果突然頭痛欲裂,沒多久就昏迷不醒。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徐賢達醫師表示,林先生腦出血情況嚴重,在沒有受到外部強力撞擊的跡象下,應該是自發性腦出血─出血性腦中風。這類病患多因高血壓相關的小血管病變,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常發生在基底核、視丘、橋腦與小腦。另一種則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多半為腦部血管畸形異常所造成,尤其是腦動脈瘤破裂,好發於前交通動脈、後交通動脈及中大腦動脈。

徐賢達醫師說,腦出血是指腦內血管破裂引起大塊性出血,好發於中、老年人及有家族中風史的高危險群,發生機率受先天家族遺傳或後天環境冷熱劇變及生活習慣而不同。若民眾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血脂肪過高症、抽煙、喝酒等,無形中就增加腦中風的罹患機會。而腦出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突發性嚴重的頭痛,且經常伴隨著意識喪失、噁心、嘔吐、局部神經機能異常及頸部僵硬,其中少部分病人會有眼瞼下垂或複視表現。

到底腦中風需不需要開刀?徐賢達醫師說明,這要視病患出血的臨床症狀,同時觀察病患的生命徵象(呼吸、心跳、血壓)、意識狀態、出血的位置與出血量來仔細評估。昏迷指數13-15分輕微者,採保守藥物治療及加護病房觀察,血塊大部分會自行吸收,而病況嚴重者如出現瞳孔放大、昏迷指數3-5分情況,則不建議外科手術,因手術死亡率很高,縱使救活也是植物人狀態。若病情介於前兩者情況,病人接受手術,術前昏迷指數越高,則術後癒後越好。

徐賢達醫師提醒,引發腦中風的危險因子相當多,但天氣驟變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可是危險群。因此,平時除了要養成良好生活作息、注意飲食習慣,天氣變化大時,更要注意保暖,才能避免發生中風。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05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上班族長期久坐,工作忙碌一坐好幾個鐘頭,不僅導致肩頸痠痛不舒服,台北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醫科姚偉明醫師表示,已經有研究顯示,久坐超過40分鐘不起來活動的時候,身體會釋放細胞的發炎反應,當身體發炎以後,許多健康問題就會接腫而至,提醒民眾在認真工作的同時,也不忘站起來走動,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52歲的顏先生,工作常需要焊接鈑金,強光環境讓他特別早罹患白內障。開車時,交通號誌光線會讓他畏光難受之外,夜間視力還會疊影重重。顏先生說,那一段時間晚上幾乎不敢開車,就算看得清紅綠燈,畏光不適也會讓開車變得很危險。白內障年齡提早! 醫:藍光影響大像顏先生這樣罹患白內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自體免疫疾病有很多種,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較常見,因為患者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及細胞激素侵犯組織器官,身體頻頻產生發炎反應。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蔡長祐主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女性居多;僵直性脊椎炎以男性居多;乾癬性關節炎則男女相當。而發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淋巴癌初期症狀有如感冒、傷寒等輕微病痛,因此常使患者容易忽視而延誤治療,又有沉默的癌症之稱;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指出,淋巴癌主要是由淋巴組織衍生出的惡性腫瘤,又分何杰金氏淋巴癌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初期患者常在頸部、腋下或鼠蹊部等處摸到堅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