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天用熱水泡腳,是養生?還是慢性自殺!看完嚇壞了!

天天用熱水泡腳,是養生?還是慢性自殺!看完嚇壞了!
身體這樣時千萬不能泡腳

1、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嬰幼兒沒必要泡腳

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特別是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大人覺得水溫稍熱,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了。但他們又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從這個角度說,也不建議用熱水泡腳。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4、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5、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6、特殊人群泡腳時間長致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養生:熱水泡腳賽吃人參

 

民間有個說法:熱水泡腳,賽吃人參,富人吃補藥,窮人就泡腳。這話是有科學道理的。

 

最佳泡腳時間段是晚上9點。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達到最好的養腎效果,而且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

 

天冷了,還可以抽空做做暖腳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凍傷。一起動起來吧。

 

1取坐姿,兩腿向前伸直,雙手放在臀部兩側的地面上,自然呼吸。兩臂伸直,上身向後傾。兩腳保持伸直狀態,將十個腳趾向前和向後扭動,重複練習10次。

 

2兩臂伸直,上身向後傾。以踝關節為支點,儘量向前、後方向扭動兩腳,至少練習10次。

 

3將兩腳同時旋轉;首先是兩腳沿順時針方向;然後是兩腳沿逆時針方向;接著是左腳沿順時針方向、右腳沿逆時針方向;最後是右腳沿順時針、左腳沿逆時針方向。每種各做10次。

文章轉載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c3NTQ2MA==&mid=401856145&idx=1&sn=8bcad9d9a930288deb3f59e862cb07be&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關推薦

為了幫女兒加油打氣,八仙樂園粉塵爆炸傷者林沛茹的父親陪女兒一起剃髮。他表示「疼痛終會過去,雖然女兒仍一直在發燒,但他感受到醫護人員的辛勞,以及社會的關懷,希望大家都要一起加油!」(圖片翻攝自:http://toments.com/2710/ 八仙樂園塵爆意外進入第14日,仍有超過200多名患者還未脫...

閱讀詳情 »

許多女性為了擁有白皙的肌膚,防曬不遺餘力,但過度防曬卻可能導致維生素D不足,雖然夏天很熱,但大家還是得曬曬太陽,多吃深海魚類、木耳、香菇、牛奶等陽光食材,才能降低健康風險。夏天豔陽高照,防曬成了全民運動,不過防曬過頭,卻造成維生素D不足,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聯安診所心臟科醫師蔡忠文...

閱讀詳情 »

天氣熱、水喝得多卻不想動?下肢水腫讓人好困擾!炎炎夏日,不少人感覺身體腫腫的,想消腫,不妨聽聽專業醫師建議,多吃紅豆、海帶、薏仁、冬瓜、西瓜、扁蒲,排除體內濕氣,水腫自然就消除了。天氣熱、食欲差,但吃得不多,身體卻顯得腫腫的,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吳佩青指出,夏季期間,如果喝多了冷飲、猛吹冷氣、缺乏運動...

閱讀詳情 »

血脂異常通常不痛不癢,卻與腦血管、心血管健康有密切關係,當健康檢查有紅字時,該怎麼從飲食中做調整是一大重點,吃植物油真的比動物油不易塞血管?升膽固醇指數,又是什麼意思?明明很少吃油炸食品,平常也不用豬油煮菜,為什麼健康檢查時膽固醇仍然有紅字?其實,人體血中的膽固醇不只來自食物,而且飲食中的油脂,很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