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女長子宮肌瘤 子宮次全切除術新趨勢

婦女長子宮肌瘤 子宮次全切除術新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47歲的林女士,每次月經來都出現嚴重經痛,連吃止痛藥都無效,近2年來經血量暴增,一天需要換十片加長型衛生棉,最後因為反覆腹痛才就醫。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朱堂元表示,林女士子宮長了肌腺瘤,才造成嚴重經痛,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進行「子宮次全切除術」,切除子宮和腫瘤之餘,仍保留支撐骨盆底部的子宮頸,可避免全子宮切除造成的腸脫垂、膀胱脫垂等問題。

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瘤,會造成女性經期的出血量異常增多、疼痛,或不孕、重複流產等情形。朱堂元主任指出,林女士的子宮肌腺瘤,開刀方式可考慮只切除肌瘤、切除整個子宮、切除子宮但保留子宮頸,第三種便是子宮次全切除術。西方先進國家在過去20年,治療良性子宮疾病的趨勢,已漸從保留子宮頸的「子宮次全切除術」取代「子宮全切除術」。

子宮次全切除術和子宮全切除術的差異在於,前者切除子宮體但保留子宮頸,後者則是子宮連同子宮頸全部切除。朱堂元說,子宮頸周圍有重要的神經血管、骨盆底部韌帶,不僅是輸尿管交會處,同時是骨盆底結構重要的中心結構。子宮次全切除術的優點在於,可保護骨盆腔結構不受影響,也能避免出現腸脫垂、膀胱脫垂等後遺症。

朱堂元指出,切除身體器官與否,對病人來說是難以抉擇的決定,術前應該充分溝通,林女士在不打算再生育狀況下,因此選擇保留子宮頸的腹腔鏡式子宮次全切除手術。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以三個2公分大的小孔,切除子宮長瘤的上半部,保留了子宮頸和骨盆底部的原有支撐結構。手術僅90分鐘便完成,術後3天就出院,10天後重回工作崗位。由於林女士保留子宮頸,朱堂元建議,患者應長期追蹤做抹片檢查,排除子宮頸的惡性疾病。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06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男子出國潛水割傷腳踝,返國就醫時,傷口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險些截肢。若拖延會變成筋膜炎,再嚴重是骨髓炎或關節炎。臺中慈濟醫院感染科王瑞興主任提醒,國外旅遊應注意身體情況,也要預想就醫管道,避免危險。 返台後立即就醫 31歲劉先生到泰國潛水,右腳踝意外被礁石割傷,抵達澳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 尼伯特颱風挾帶強風豪雨重創台東縣,新北市藥師公會發起風災募款活動;七月十五日中午勸募活動結束總共獲得壹百多位藥師及朋友們的熱心捐助,善款總金額超過四十二萬元,所得善款將分別捐助台東聖母醫院、台東家扶中心、台灣喀瑪國際慈善協會(台東風災專用)。 基於「人飢己飢 人溺己溺,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8歲女性,只要天氣開始濕熱,皮膚就會出現紅色丘疹,且紅疹還會持續擴散全身,甚至搔癢不止,嚴重影響睡眠,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濕疹,但過去曾接受多種療法,症狀依舊未改善,直到接受中醫調理,透過清熱祛濕等藥材,舒緩患者濕熱和宿便問題,數個月後,患者已逐漸改善症狀,且睡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輪狀病毒又稱為幼兒國民病,尤其5歲以下幼童罹患機率最高,初期會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兩三天後就會演變成拉肚子水瀉,且可能長達5天甚至3個星期;東元綜合醫院新生兒科主任王昱程指出,輪狀病毒傳染力強,雖流行期為秋冬,但台灣一年四季都有相關病例,家長不得輕忽嚴重性。 預防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