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心代謝症候群找上你!

小心代謝症候群找上你!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平日常外食,假日與家人團聚享受美食之際,是否不知不覺多吃了一點?小心,代謝症候群慢慢靠近你囉!「代謝症候群」是指血壓、血糖偏高及血脂異常等代謝危險因子群聚現象造成生理檢查值出現異常,但身體尚未感覺到不適。

5大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

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包含:血壓值≧130/85mmHg、空腹血糖≧100mg/dl、三酸甘油脂≧150mg/dl、男性腰圍≧90cm或女性腰圍≧80cm、男性高密度膽固醇<40mg/dl或女性高密度膽固醇<50mg/dl,若您年滿20歲,符合上述危險因子其中一項,就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若5項危險因子符合3項(含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囉!

吃得多動得少都會引起

「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與現代人壓力過大、生活型態及飲食不正常習習相關,包括吃得多、動得少,導致攝取的熱量過剩、身體脂肪囤積腹部,使體內控制代謝的激素出現異常,造成血糖、血壓及血脂過高等代謝問題。

5撇步預防代謝症候群

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您健康小撇步!

1.維持理想體重:肥胖者(BMI≧27)者膽固醇異常機率是正常體位者的1.5倍,且肥胖者常伴隨腰圍異常的現象。

2.健康飲食:不暴飲暴食、多攝取當季蔬果,皆有助於促進身體代謝能力。

3.晚間11點前入睡:睡眠不足或晚睡都會影響身體代謝,長期下來除了疲勞更會導致代謝變慢甚至失衡。

4.減少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攝取:油炸食物及烘焙糕點含有更多的飽和及反式脂肪,經常使用會造成代謝失衡,提高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5.每週5次運動,每次30分鐘:運動可以增加身體細胞對激素的利用,對維持理想體重也有正面效果。

若能遵循以上要點,相信可以讓「代謝症候群」遠離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迎接更健康的生活,跟「代謝症候群」說再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7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醫學美容在現代似乎已經成為潮流之一,只要哪裡不滿意就會找上整形外科醫師。很多人總嫌棄自己的鼻子不夠高挺,但是鼻子真的高挺就好看嗎?顏面整形外科醫師韋志曄就認為,隆鼻還得端看整張臉形而論,更重要的是,鼻翼才是關鍵;在考慮隆鼻之前,最好先諮詢過醫師,再對你的鼻子動手術吧!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3年底低收入戶和中低收入戶,分別有36萬1千人、33萬4千人,兩者合占總人口數2.97%。由於經濟不佳,對疾病認知概念不足,形成「健康的社會落差」現象,急需幫助。衛生福利部為「健全福利服務體系、照顧弱勢族群」,以達「均衡資源、關懷弱勢、福利社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最新的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顯示,仍由惡性腫瘤排名首位,除了前三名的肺癌、肝癌和大腸直腸癌外,其餘為乳癌、攝護腺癌、胃癌、胰臟癌、口腔癌、卵巢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口腔癌死亡率較先前明顯上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余文瑞表示,若要遠離口腔癌纏身,戒除檳榔和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助研究員陳韻如博士研究團隊,日前發現TDP-43蛋白球狀聚合體,很可能是導致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退化性神經病變的關鍵因素之一,此為一種好發於65歲以下族群的嚴重失智症。該項研究已刊登於國際頂尖專業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